全臺逾37萬人失智!8旬翁用「新藥」搭配認知訓練 成功延緩病程
天主教耕莘醫院今日舉辦記者會,邀請失智病友周老先生及女兒周小姐出席。(李念庭攝)
臺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全國失智人口突破37萬人,其中6成爲阿茲海默症患者。現年84歲的周老先生,約5年前確診「輕度認知障礙」,半年前妻子過世,他一度因情緒低落出現認知退化,所幸及時銜接單株抗體新藥,每2周按時回診,搭配耕莘醫院及中研院共同研發的認知功能訓練,如今狀況良好。
女兒周小姐回憶,過去母親曾罹患重度失智,伴隨嚴重負面情緒,除了記憶衰退,還出現憂鬱、妄想,甚至一度出現自傷傾向,讓全家人心力交瘁。4至5年前,連天性樂觀的父親也出現忘東忘西、記憶退化的失智初期症狀,家人馬上高度警覺,就醫後確診輕度認知障礙。
確診後,周爸爸十分願意配合治療,且每天清晨都會出門散步、規律運動,一天甚至走到2萬步,家中也備齊各式輔助器材,讓爸爸維持肌力。周小姐深刻體會,在失智症前期積極介入,對於延緩病程、維持生活品質都有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半年前母親離世後,周爸爸曾出現情緒低落、認知退化跡象。所幸在多年來超前部署之下,醫療團隊在病情從輕度認知障礙邊緣,滑向斷崖式變化前,及時評估並銜接上今年3月剛在臺灣獲准使用的單株抗體新藥,延緩病程,回診時搭配認知訓練測驗遊戲,訓練患者認知功能。
收治周老先生的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議謙表示,耕莘醫院2021年就和中研院合作,進行語言標記研究,透過對話分析語言特徵,結合生物標記,增加早期診斷機會。團隊在新藥問世後,能快速導入藥物評估與追蹤機制,縮短診斷與治療落差,讓病人更早受惠。
除了阿茲海默症新藥,劉議謙強調,失智治療更需要從「認知訓練」與「社會參與」着手,建立全方位照護模式。耕莘醫院在病人每次回診施打新藥時,會進行「每日腦點心」認知訓練,幫助患者維持專注力與記憶力。
耕莘醫院與中研院合作,進行語言標記研究,並推出「每日腦點心」APP,協助失智患者進行認知功能訓練。(李念庭攝)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李佳頴說明,「每日腦點心」APP是以失智常退化的腦區爲基礎設計14款簡易遊戲,包括注意力、執行功能、工作記憶、數學、視覺空間、語言6大認知面向,每次訓練僅需2分鐘。APP也可即時記錄訓練數據,讓醫療團隊觀察用藥前後變化,成爲新藥療效評估的重要輔助工具。
周小姐表示,過去只能靠感覺判斷爸爸狀況,透過「每日腦點心」可看到更精細數據變化,知道他在哪些方面進步了,是很大的支持。爸爸以前很討厭去醫院,都要拉着他去,但劉議謙醫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嚀,如今爸爸一點都不抗拒回診,兩週一次的治療節奏讓全家更安心,「希望爸爸能一直記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