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手遊副董事長冼漢迪:建議前海與香港關聯企業開展場景化數據跨境流動試點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吳立洋 實習生李婉佳 上海報道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日益緊密,在經濟、科技、民生等多領域深度交融。在這一進程中,香港憑藉自身獨特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成熟的市場體系以及開放的環境,在區域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爲兩地協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隨着合作的不斷深入,新的挑戰逐漸浮現,如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有待完善、科研合作面臨制度阻礙、車輛跨境管理需優化、通信網絡互聯互通存在短板等。這些問題不僅制約了兩地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也對相關產業發展和民衆生活品質提升產生一定影響。

對此,爲了加強兩地進一步深入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發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手遊副董事長冼漢迪本次兩會提交了《關於進一步提升通信網絡互聯互通水平的建議》《關於在前海企業與香港關聯企業開展場景化數據跨境流動試點的建議》《關於內地與香港攜手穩海運費強保障的建議》《關於進一步推進河套合作區協同發展的建議》《關於優化兩地車輛跨境管理措施的建議》等九項建議。

“隨着深港合作的深化,仍需在制度對接、規則銜接等方面進行更多突破。”冼漢迪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採訪時表示。

加強通信互聯互通,開展數據跨境流動試點

近年來,兩地交流的日益頻繁,民衆對於通信網絡互聯互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強,尤其對於頻繁往返兩地的人員,對於通信服務的便捷性和穩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在實際的通信體驗中,當前兩地仍存在內地和香港的手機號碼在對方區域漫遊無法全面享受5G網絡服務、“一卡多號”內地副號與內地手機號碼客戶體驗不一致、內地居民使用香港通信服務套餐少價格不划算、香港手機號碼在內地使用存在侷限性等問題,通信服務質量與體驗亟待提升。

對此冼漢迪建議,首先要加強兩地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合作,鼓勵兩地通信運營商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兩地通信網絡的互聯互通。例如,確保內地與香港的手機號在對方區域漫遊時,以及“一卡兩號”用戶均能享受與本地相同的網絡服務質量。

此外,還可加強兩地合作共同優化“一卡多號”服務,爲內地居民提供更靈活的香港通信服務,同時優化香港手機號碼在內地的使用體驗。

除了個體通信層面的進一步打通,企業間的數據資源的跨境流動、共同開發,更是推動兩地賦能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數字化合力的重要方向。

目前,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負面清單的動態更新機制尚未明確,對於經申請審覈通過的數據出境方案也缺少複製推廣的方式。特別是缺少支持深港關聯企業開展場景化數據跨境流動試點的相關政策舉措,沒有形成結合企業場景需要的一般數據清單管理的機制,不利於通過試點試驗的方式,加快形成更多安全便捷的跨境數據傳輸方案。

“2024年5月,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發佈數據跨境場景化一般數據清單及清單配套操作指南,旨在通過‘一般數據清單+負面清單’相結合的工作路徑,結合跨境場景細化編制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一般數據清單,同步迭代拓展更多場景、更多領域。”冼漢迪表示,這一做法爲前海與香港數據跨境流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對此他進一步建議,支持前海企業與香港關聯企業開展場景化數據跨境流動試點,並建立健全一般數據清單管理機制。對於經試點驗證安全的場景化數據,將其納入一般數據清單,允許清單內的數據類型在深港關聯企業間自由流動。

具體而言,通過實施“場景化試點+一般數據清單”模式,不同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需求,對各類場景化數據傳輸方案和數據類型進行測試。待這些方案經驗證確保安全後,將能通過一般數據清單機制,複製推廣到其他企業,進而加快推動經試驗驗證安全的場景化數據在深港企業間自由流動,促進數據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價值釋放。

多層面深化兩地合作

除了數字層面的打通與協同,在內地與香港經濟、科技、民生等多領域深度交融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創新資源流動、協作模式,成爲當前兩地發展的主題。

“就我瞭解和觀察到的兩地居民、企業訴求來看,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冼漢迪表示。

例如在兩地車輛跨境管理方面,此前“港車北上”政策切實激發香港市民北上熱情,粵港、粵澳兩地牌車輛於2024年5月亦迎來了四項便利措施,主要着重於車輛管理的優化,並放寬了主駕駛人備案兩地牌車輛的數量。

但另一方面,目前粵港兩地車牌僅限於選擇單一通關口岸進行通關,或在通關時間結束後,於凌晨12時後通過皇崗口岸進行通關,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境車輛的通關便利性。

此外,隨着兩地車牌要求的放寬,以及“港車北上”政策可能擴展至深圳陸路口岸,預計跨境車輛的數量和通行量都將持續增長。屆時,通關口岸的擁堵狀況可能會加劇,面臨更大的通行壓力。且“港車北上”和兩地車牌,以及未來可能實施的“粵車南下”都屬於車輛跨境模式,但目前的管理措施和辦理流程卻存在差異,增加了額外的管理成本。

對此,他建議開放兩地牌車輛第二個陸路口岸通關權限,探索陸路口岸“一站兩檢”通關模式,整合“港車北上”和兩地車牌等管理措施。

除了車輛跨境外,海運費也是兩地產業共同關注的重要經濟議題,內地是香港港口轉運貨物的主要來源地之一,加強內地與香港在海運領域的合作尤爲重要。

針對當前近年兩地進出口海運費呈現波動上漲的趨勢,和缺少官方平臺整合海運資源和信息的現實問題,冼漢迪建議,通過政策支持、建立獎勵機制等方式,鼓勵航運企業主動合理地降低海運費,向進出口企業讓利;同時,兩地共建權威海運服務平臺,促進航運服務標準化,並推出跨境海鐵聯運模式,加強海運技術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海運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作爲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之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則是兩地合作的重要載體。對於當前區域聯動缺少法律保障,科研要素流動不夠通暢的問題,冼漢迪指出,隨着深港合作的深化,仍需在制度對接、規則銜接等方面進行更多突破。

“首先,支持深圳推進河套合作區立法;其次,加快研究出臺分線管理措施,以及進一步推進科研人員、貨物、資金、數據流動便利化措施;再次,加強人員保障、知識產權保護等;最後,加強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領域合作。”冼漢迪表示,在制度對接、規則銜接等方面進行持續探索,是河套合作區“以改革促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