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到只剩下房、過世後卻無人繼承收歸國有 早知道就「以房養老」
很多中老年退休族,因爲年紀大了身體又出了狀況,根本無心去思考怎麼處理自己的財務,甚至手頭困窘沒有收入來源,窮得只剩下房子。其實只要多思考一步,除了把房子賣掉換現金,也可考慮政府近年來提倡的「以房養老」及「安養信託」。示意圖。 圖/AI生成
王先生房子漏水很苦惱,找了水電師傅來看,原來是隔牆可能破損滲水,然而鄰居從未照面,按門鈴也沒有人應門,只好找上調解委員會。來開會是個律師,才知道屋主已經過世,房子無人繼承成了國有財產。聽聞屋主的遠親表示,由於經濟及身體問題,屋主過世前搬到親戚家住,沒想到自己在信義區的老公寓那麼值錢,如果賣掉的話就有2,500萬現金可以安身立命。
很多中老年退休族,因爲年紀大了身體又出了狀況,根本無心去思考怎麼處理自己的財務,甚至手頭困窘沒有收入來源,窮得只剩下房子。像是王先生的鄰居過世後,之前照顧他晚年的親戚也沒辦法處理他的房產,因爲不在繼承順位之中。律師表示,房子無人繼承成了國有財產,房屋將被「公告列冊管理」15年後,由國有財產署公開標售,所得利益將歸屬國庫。
若不賣房換現 其實「以房養老」也是好選擇
其實只要多思考一步,除了把房子賣掉換現金,也可考慮政府近年來提倡的「以房養老」及「安養信託」。隨着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現代長者觀念開明,傾向自給自足,「以房養老」是一種專爲高齡者設計的金融商品,將自有住宅設定抵押給銀行,由銀行每月支付一筆養老金,讓長者不必搬離家園也能獲得生活資金。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爲止,以房養老的核貸金額爲9,642件,上半年增加7.3%,核貸金額則爲558億元,增加9.6%。從核貸件數來看,北北基佔比高達49%最高,金額佔比更高達67.5%。信託公會的數據顯示,安養信託自開放以來,截至今年上半年爲止,累計受益人數達19萬4,780人,累計信託財產本金達1,586.3億元。第2季的人數及金額都較第1季明顯成長,不少行庫都呈現倍數成長,其中預開型安養信託及資產傳承性質商品,市場需求明顯增加。
銀行業表示,年滿60歲之中華民國國民,具完全行爲能力,無債信或票信不良紀錄,須爲借款人單獨持有且完整之建物及土地,建物不動產謄本登記用途爲住、商、公寓或含「住」字樣,經勘查其實際用途爲住宅使用,並排除工業區住宅及登記總面積15坪以下之小套房,可申請「以房養老」貸款,貸款期間最長爲30年,最短爲十年,且借款人年齡加計貸款期間≧90。
如果獨居長者打算以「以房養老」貸款結合自益「安養信託」,可到銀行辦理「以房養老」貸款後,另與信託處簽訂「以房養老安養信託」,同時徵詢社福機構擔任信託監察人之意願,並自行約定「以房養老」貸款撥款金額,每月由借款人(信託委託人)帳戶轉入安養信託專戶,以支應生活所需或安養機構費用。爲利借款人及保證人瞭解貸款相關之權利義務及契約內容,撥貸前須委請律師辦理諮詢並取得律師諮詢認證函。
以房養老與安養信託服務整理表
兆豐金控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安養信託累積受益人成長較2023年底倍數成長,除「預開型安養信託」外,高齡者也開始關注資產傳承信託的優點,預估未來需求可望持續成長。兆豐銀行響應金管會「金融大回饋計劃」,積極宣導「預開型安養信託」,針對各機關、團體、社區及社福機構舉辦數百場講座,爲各場域量身訂做推出簽約優惠,例如配合政府社宅政策推出「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安養信託」,房東透過約定即可將社會住宅租金按月轉入安養信託,不動產所有權雖無交付信託,亦可享有相關資金保障,減少財產遭挪用並達到財產保全效果。
臺企銀表示,「以房養老」的優點是,除了可居住在原住所外,讓擁有房產但缺乏現金流的退休族,每月由銀行提供相對穩定的經濟來源支撐生活,避免因爲臨時生病或失能,經濟受影響,減輕子女孝親費的經濟負擔,並且不影響原理財部位或計劃。缺點是「以房養老」每月撥款金額會先扣除利息再撥付至帳戶,因此如果遇上利率調整致利息變動,將影響實際撥款金額。中老年退休族可以到多家銀行詢問比較,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讓晚年過得自在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