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付孝親費!老母「以房養老」 子女錯愕:繼承權恐飛了

▲「以房養老」是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換取生活費,但未來恐會影響繼承安排。(圖/取自免費圖庫stocksnap)

記者王麗琴/綜合報導

近期,一名母親因孝親費與子女發生爭執,讓她開始考慮「以房養老」的想法。對此,房產專家賣厝阿明指出,「以房養老」的確能爲長輩帶來穩定的金流,減少對子女的依賴,但也可能牽涉到繼承問題。

賣厝阿明在粉專中分享一個案列,一名母親在丈夫過世後,獨自繼承房產,並要求3名子女每月支付1萬元孝親費,但遭到拒絕。兒子不願付錢、女兒則因長期受重男輕女的對待而不願承擔。無奈之下,該名母親考慮將價值400萬元的房屋用以房養老,希望瞭解每月能增加多少收入。

賣厝阿明說明,根據銀行規範,以房養老貸款額度通常爲房屋鑑價的5成至7成。以400萬元房產計算,最高可貸額約爲280萬元,但仍須視屋齡、地點及借款人年齡等因素影響。

若以較保守的6成貸款成數估算,貸款額約爲240萬元,假設貸款利率爲2.5%、貸款期限20年,該名母親每月可領金額約在1萬至1.4萬元之間,但隨着時間推移,會逐步扣除利息,後期實際領取金額可能逐步減少。

賣厝阿明指出,以房養老是將不動產轉化爲退休所需的現金流,以降低長輩對子女的經濟依賴。不過,他也提醒,「以房養老」也存在着風險,銀行通常要求房屋須爲「自住、單獨所有」,並且屋齡加上貸款年限不得超過60年。此外,母親若將房屋抵押,子女未來恐失去繼承權,除非清償貸款。

賣厝阿明建議,家庭成員應事先充分溝通,以減少矛盾衝突。除了以房養老,母親也可考慮其他方案,例如出租房屋收取租金,或透過「安養信託」確保資金運用,每種方式各有優缺點,應依實際需求與生活狀況決定。

「以房養老」雖能減輕對子女孝親費的依賴,但背後仍涉及家庭關係與資產分配問題。賣厝阿明強調:「最重要的,還是確保母親的晚年生活品質與心理幸福感。」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應該是在充分了解和比較各種選項後做出的明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