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年心理健康亮紅燈?桃療推動心理支持 助情緒調節
桃園療養院臨牀心理科積極推動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因應衛福部統計指出2022年15至24歲族羣自殺率高居死亡原因第二名的警訊。(桃療提供)
桃園療養院臨牀心理科積極推動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因應衛福部統計指出2022年15至24歲族羣自殺率高居死亡原因第二名的警訊。臨牀心理科主任劉昀玲表示,青少年與青年處於身心發展的轉換期,面對學業、人際與未來不確定性時,極易產生情緒困擾。透過實用的心理策略與專業介入,可協助他們提升情緒因應能力,有效降低風險與自傷行爲的可能。
劉昀玲指出,提升情緒韌性需從學會辨識與表達情緒開始。例如透過書寫情緒日記,記錄每天的情緒變化與觸發原因,能幫助個體具體瞭解自己的感受,如「我覺得很累、對什麼都沒興趣」取代模糊的「我不舒服」,進而培養覺察與自我調節的能力。
當個體陷入自我否定的負面思維時,也可透過認知技巧挑戰自動化的想法。劉昀玲建議,試着反問自己「我真的什麼都做不好嗎?其實我完成報告了」,或將「沒人喜歡我」轉換成「今天比較孤單,但我知道還是有人關心我」,這些思維轉化能有效減緩憂鬱感並重建自我價值。
情緒起伏時,懂得安撫自己也至關重要。桃療臨牀心理師建議,進行正念練習如每日五分鐘專注當下感官(呼吸、光影、聲音)可幫助穩定情緒,搭配每週三次快走等中等強度運動,更能提升整體心理韌性,降低憂鬱與焦慮風險。
最後,劉昀玲強調,情緒困擾並非個人弱點,尋求幫助是一種成熟與勇敢的行動。她鼓勵青壯年建立信任的支持系統,主動與親友、學校輔導室或專業心理師對話。桃療臨牀心理科目前亦持續接受15至45歲青壯年心理支持補助方案預約,邀請大家一同關注並守護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