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心狀況浮現 亞東醫院建支持網守護心理健康

亞東醫院精神暨心身醫學部醫師林竺君指出,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常源自學業、同儕、家庭甚至網路霸凌等壓力,若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統與情緒出口,可能導致封閉自我,甚至走向極端。圖/亞東醫院提供

青少年心理困擾日益嚴重,亞東醫院發現青少年與兒童求助人數逐年上升,焦慮、憂鬱、自傷與拒學等問題浮現,2022年起啓動支持計劃,串聯醫療與社會資源,盼成爲孩子人生風雨中的燈塔。

根據2015至2017年「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臺灣兒童青少年罹患任一精神疾病的終生盛行率高達32.3%,等於每三名孩子中,就有一人曾遭遇心理健康困擾。其中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焦慮症及自閉症類羣障礙最爲常見。兒童福利聯盟2023年調查也顯示,高達17%的國高中生具重度憂鬱傾向,21.1%的高中生曾認真思考過自殺,反映出校園中潛藏的龐大心理壓力。

亞東醫院精神暨心身醫學部醫師林竺君指出,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常源自學業、同儕、家庭甚至網路霸凌等壓力,若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統與情緒出口,可能導致封閉自我,甚至走向極端。她提醒,當孩子出現生活功能退化、社交退縮、負面言論等警訊時,家長與師長應敏銳察覺,避免否定或責備,並儘早尋求專業協助。

林竺君表示,常見的青少年心理疾病包括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焦慮症患者可能出現煩躁、身體不適;憂鬱症則伴隨情緒低落、失眠、自傷風險;躁鬱症則會在情緒高低間劇烈擺盪。此外,厭食、暴食、拒學、睡眠障礙與適應障礙也逐漸浮現。林竺君表示,許多孩子並非「叛逆」,而是無法清楚表達內心痛苦,透過專業評估才能正確辨識問題與對應治療。

爲建立更完整的照護體系,亞東醫院表示自2022年啓動「青少年精神與心理健康支持計劃」,整合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與職能治療師,提供門診與住院評估、個別心理諮商、主題團體治療,以及家長參與的親職課程,期望透過跨專業合作,成爲孩子面對風雨時的堅強後盾。

林竺君強調,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多隱匿於沉默之中,外界往往難以察覺,甚至誤解爲「想太多」、「青春期正常反應」而被忽略。她呼籲社會大衆給予更多理解與耐心陪伴,讓每一位孩子知道,「當你在人生的海上遇到風浪,我們就是那座燈塔。」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壓力成因及情緒症狀型態。圖/亞東醫院提供

辨識青少年三大求救訊號,及時覺察、適時陪伴,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圖/亞東醫院提供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