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鋰鹽湖停產事件發酵 鋰價或迎拐點

7月18日,受藏格礦業子公司停產事件影響,A股鋰礦板塊集體異動,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龍頭個股漲幅均超5%。中信證券最新研報指出,此次事件反映出國內對鋰資源開採合規性審查趨嚴,疊加需求回暖,鋰價有望結束長達兩年的低迷期,迎來階段性上漲行情。

停產事件暴露行業合規風險

事件源於7月16日,藏格礦業全資子公司藏格鋰業收到海西州自然資源局下發的《責令立即停止鋰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通知》,要求立即停止違規開採行爲並整改。公告顯示,藏格鋰業2025年計劃生產碳酸鋰1.1萬噸,上半年已完成5350噸,預計停產對全年業績影響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停產直接原因是採礦權證載礦種爲鉀鹽而非鋰礦,反映出青海部分鹽湖存在"伴生礦"開採的合規性問題。

供需格局悄然生變

供應端擾動恰逢需求回暖:

供應收縮:除藏格鋰業停產外,智利5-6月出口量大幅下滑,或導致7-8月中國鋰鹽進口減少。

成本支撐:當前6-7萬元/噸的鋰價已觸及多數廠商成本線。

價格走勢現分歧

市場對後市判斷出現分化:

樂觀觀點:中信證券等機構認爲,在成本支撐和短期基本面改善下,鋰價有望走出底部區間。

謹慎觀點:部分業內人士指出,行業整體庫存仍處高位,需觀察後續實際減產規模。

行業影響深遠

此次事件可能引發系列連鎖反應:

1.企業戰略:合規成本上升將加速行業洗牌,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

2. 技術路線:鹽湖提鋰佔比可能階段性下滑,鋰輝石提鋰或重獲關注。

總結

青海鋰鹽湖停產事件正在重塑國內鋰資源供給格局,反映出行業監管趨嚴的新態勢。短期來看,供應收縮疊加需求回暖,鋰價有望企穩回升;中長期而言,行業將加速向規範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投資者需重點關注政策變化對供給端的影響,以及新能源車銷量對需求的拉動作用。在行業洗牌過程中,具備合規資源儲備和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將更具投資價值。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