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衆匯富:青海鋰鹽湖停產,鋰價或迎轉機
7 月 17 日中午,藏格礦業(000408.SZ)發佈公告,其全資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鋰業有限公司(簡稱 “藏格鋰業”)因違規開採鋰資源,被海西州自然資源局和鹽湖管理局責令立即停產整改。這一消息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在本就波動的鋰市場中激起千層浪,也讓市場對鋰價走勢多了幾分揣測。
根據公告,藏格礦業於 7 月 16 日收到《關於責令立即停止鋰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藏格鋰業嚴格遵守國家法規,即刻停止違規開採行爲,積極整改,完善鋰資源開採的合法手續。只有在手續合規化完成後,向海西州鹽湖管理局申請復產獲批,方可恢復生產。藏格礦業表示,藏格鋰業已按要求停產,公司正在積極推進鋰資源開採手續的辦理工作,完成後將及時申請復產,不過目前尚無法確定恢復生產的具體時間。
藏格鋰業在 2024 年有着明確的經營目標,計劃碳酸鋰產銷量均爲 11000 噸。和衆匯富研究發現,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產量 5350 噸,銷量 4470 噸,淨利潤 4900 萬元。公司強調,該子公司淨利潤佔公司整體淨利潤比例很低,本次停產暫不會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除藏格鋰業外,藏格礦業、藏格鉀肥及其他子公司經營活動均正常開展。但這一停產事件發生在國內碳酸鋰市場供應過剩、價格持續下行的背景下,不得不引發市場對鋰價走勢的重新審視。
回顧過去幾年,鋰價走勢猶如過山車。在 2022 年,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爆發式增長,鋰作爲動力電池的關鍵原材料,需求猛增,價格一路飆升,一度達到令人咋舌的高位。但此後,隨着大量資本涌入鋰礦開採及碳酸鋰生產領域,產能迅速擴張。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分析,2025 年全球碳酸鋰供給預計達到 155 萬噸,同比增長 18%。而需求端,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仍在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儲能電池市場也因國內取消強制配儲新政等因素,出貨量較預期下調。和衆匯富觀察發現,供需失衡下,鋰價從高位一路下滑,進入漫長的下行通道,截至目前,已較峰值下跌超過 90%。
從庫存數據來看,截至 6 月底,國內碳酸鋰總庫存達到 13.49 萬噸,爲 2021 年以來最高水平。自 2025 年 2 月起,國內碳酸鋰庫存持續上行,凸顯現貨市場供給的寬鬆狀態。但隨着藏格鋰業的停產,市場預期供應端將出現收縮。如果後續青海其他鹽湖提鋰企業也受到合規審查影響而減產甚至停產,那麼國內鋰資源供應將顯著減少,有望緩解當前嚴重過剩的局面,推動鋰價回升。
在成本方面,當鋰價持續下跌至 6 - 7 萬元 / 噸時,國內大部分碳酸鋰生產企業面臨巨大壓力。和衆匯富研究發現,尤其是綜合成本在 8 萬元 / 噸至 10 萬元 / 噸的國內鋰雲母提鋰企業,除少數自有資源企業勉強維持外,江西多數碳酸鋰生產商已處於停產狀態。這意味着當前鋰價已接近甚至低於部分企業的生產成本,繼續下跌的空間有限。而一旦供應減少,價格將在成本支撐下逐漸企穩回升。
需求端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爲鋰的主要消費領域,雖然增速放緩,但長期增長趨勢未變。和衆匯富觀察發現,隨着全球各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支持持續推進,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續航里程提升、充電設施完善等利好因素,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高,對鋰的需求也將穩步增長。儲能領域同樣潛力巨大,儘管當前面臨一些政策調整帶來的短期困境,但從長遠來看,隨着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的不斷提高,儲能電池作爲調節電力供需的關鍵環節,對鋰的需求也將逐步釋放。
此次青海鋰鹽湖企業的停產事件,爲低迷已久的鋰價帶來了一絲轉機。和衆匯富認爲儘管短期內鋰市場供需失衡的格局難以徹底改變,但供應端的收縮預期以及成本支撐,疊加長期需求增長的趨勢,讓市場對鋰價走出底部區間充滿期待。不過,市場仍需密切關注藏格鋰業復產進展,以及青海乃至全國鋰礦開採合規審查對其他企業的影響,這些因素將共同塑造未來鋰價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