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龍海洋:產能數據陷信披羅生門 多個在研項目的研發投入或縮水
《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 時安/作者 西洲 映蔚/風控
2024年4月25日,山東祺龍海洋石油鋼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祺龍海洋”)披露其2024年報,實現營業收入2.44億元,同比增長21.07%,其中隔水導管業務收入佔比達99.63%;同期實現淨利潤5,067.02萬元,同比增長6.92%。
此次申報北交所,祺龍海洋僅2022年的產能利用率超100%,而2021年及2023年產能利用率不足七成,且近三年一期中僅有8個月的產品產量超過月均產能,卻擬募資超3億元擴充產能。而關於麒龍海洋的隔水導管產能數據,或與環評報告“對不上”,信息披露陷“羅生門”。此外,相較於新三板掛牌申報期間,祺龍海洋北交所招股書披露的多個在研項目的研發投入“縮水”,且母公司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複審前研發投入或不足3%。
一、產能數據陷信披“羅生門”,產能利用率不足七成反募資擴產
對於擬上市公司而言,應保證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
此番上市,祺龍海洋擬募資超3億元用於擴充隔水導管的產能。而這背後,2021-2023年,招股書披露祺龍海洋的隔水導管年產能均爲6,900根。蹊蹺的是,2021年祺龍海洋驗收通過的一項目或建成12萬米隔水導管,經測算約1萬根的年產能。
1.1 2021年及2023年產能利用率不足七成,上市募資超3億元用於擴充產能
據祺龍海洋簽署於2024年12月20日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祺龍海洋主要從事海洋鑽井隔水導管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祺龍海洋隔水導管的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86.86%、85.79%、89.77%、99.41%。
可見,報告期內,祺龍海洋的隔水導管業務創收超八成。
此次申報北交所,祺龍海洋擬募資3.82億元用於高性能大口徑隔水導管生產項目(以下簡稱“大口徑導管項目”),投資總額與擬募資額一致。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將定位於各種規格隔水導管的生產,最大口徑將擴展至1,600毫米,設計產能爲7,500根/年。項目代碼爲2410-370571-89-01-878962,環評批覆文號爲東開管環審〔2024〕114號。
然而,報告期內,祺龍海洋的產能利用率未飽和。
據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祺龍海洋的主要產品包括隔水導管和油氣長輸管線,上述產品的生產共用現有的一條制管產線。報告期即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內,制管產線的產能均爲6,900根。2021-2023年,祺龍海洋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爲42.87%、101.04%、61.62%。
顯然,2021-2023年,祺龍海洋的產能利用率僅2022年達到飽和狀態,而其餘兩年的產能利用率均不及70%。在此情形下,祺龍海洋此次上市,仍欲募資擴產。
1.2 近三年一期的42個月中8個月產量超過月均產能,自稱階段性產能不足問題突出
需要指出的是,祺龍海洋自稱階段性產能不足。
據祺龍海洋出具日爲2025年3月11日的首輪問詢回覆,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內,祺龍海洋按月度統計其主營業務產品隔水導管和油氣長輸管線產量及產能利用率情況。按照月均產能575根計算,報告期即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內共有8個月的產量超過月均產能,階段性產能不足問題突出。
也就是說,按照月度統計產能利用率情況,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的42個月內,祺龍海洋有8個月的產量超過月均產能。
在此情況下,祺龍海洋募資擴產背後,其報告期內存在階段性產能不足問題。
而“問題”纔剛剛開始。
1.3 環評顯示2021年已建成12萬米隔水導管,經測算或形成年產1萬根的產能
據東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24年12月5日公示的,編制日爲2024年11月的《祺龍海洋高性能大口徑隔水導管生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版)》(以下簡稱“大口徑導管項目環評報告”),祺龍海洋建設的“高性能大口徑隔水導管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爲3.82億元,項目代碼爲2410-370571-89-01-878962,項目批覆文號爲東開管環審〔2024〕114號。
對比項目名稱、項目代碼、建設單位、投資金額等可知,大口徑導管項目環評報告中的“高性能大口徑隔水導管生產項目”,與祺龍海洋此次申報的募投項目的大口徑導管項目,或系同一項目。以下統稱“大口徑導管項目”。
據大口徑導管項目環評報告,祺龍海洋現有已建成投運、目前正常運行的項目,包含大口徑直縫鋼管(以下簡稱“鋼管項目”)、年組裝12萬米隔水管總裝配項目(以下簡稱“裝配項目”)、年組裝12萬米隔水管總裝配技改項目(以下簡稱“裝配技改項目”)、大口徑直縫鋼管配套項目(以下簡稱“鋼管配套項目”)等。
其中,“裝配技改項目”系利用原有廠房,在“裝配項目”基礎上進行改造。
據大口徑導管項目環評報告披露的,出具日爲2021年5月29日的《山東祺龍海洋石油鋼管股份有限公司年組裝12萬米隔水管總裝配項目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以下簡稱“裝配項目驗收意見”),2021年5月29日,祺龍海洋對“裝配項目”進行驗收。
具體來看,“裝配項目”系祺龍海洋投資2,100萬元建設,主要用於深水勘探平臺所需隔水導管管體和接頭的組裝(環縫焊接),主要包括1座裝配車間(含焊機、車牀、對口機、空壓機等設備設施)。該車間是一條現代化程度較高的隔水導管組裝生產線,從隔水套管的組對、焊接、檢測均採用自動化模式,年生產能力12萬米隔水管。
也就是說,2021年,祺龍海洋的“裝配項目”完成驗收,年生產能力爲12萬米隔水管。
值得關注的是,基於祺龍海洋共用現有一條制管產線,以上述裝配項目的隔水導管組裝生產線總長度來換算的產能,或與招股書披露的產能“對不上”。
據祺龍海洋官網及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隔水導管長度分別爲12±0.5米、12.5米。
經測算,祺龍海洋官網披露的隔水導管的長度在11.5-12.5米之間,平均值或爲12米。
據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隔水導管國內廠商包括祺龍海洋、建湖縣永維閥門鑽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湖永維”)、中海油能源發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
據建湖永維官網公開信息,隔水套管根據其使用要求及現場作業狀況,每根套管長度約在12米左右。
結合上述信息,祺龍海洋主要產品包括隔水導管和油氣長輸管線,上述產品的生產共用現有的一條制管產線,而2021年,祺龍海洋的“裝配項目”完成驗收,年生產能力爲12萬米隔水管,且隔水導管的長度約爲12米。即經測算,12萬米隔水導管對應的產能或爲1萬根。
另外,關注隔水導管中接頭部分的組裝方式。
據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隔水導管產品由管體和接頭組成。鑽採作業中,通過單根隔水導管兩端的連接裝置,從鑽井平臺逐根組裝,下入到海底井口。祺龍海洋的產品隔水導管的連接方式,採用的是卡簧式和螺紋式,上述連接方式中均包含公接頭與母接頭。
此外,祺龍海洋披露了兩根隔水導管對接剖面圖,兩根隔水導管系通過公接頭與母接頭連接。
不難看出,在鑽採作業中,兩根隔水導管會通過一組公、母接頭進行連接,再從鑽井平臺逐根組裝,下入到海底井口進口。
需要指出的是,祺龍海洋已建成投運的鋼管配套項目的產品,即是接頭。
據大口徑導管項目環評報告,“鋼管配套項目”可實現配套接頭生產1萬套,接頭產品的去向爲“裝配項目”、“裝配技改項目”。
可見,從2021年起,祺龍海洋的隔水導管產品已具備12萬米即1萬套的年產能,若以此測算的產能利用率是否更低,或值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祺龍海洋的募投項目,稱係爲了下一代產品提高產能保障。
1.4 稱募投項目可爲下一代產品提供產能保障,新品膨脹表層導管研發項目或處於在研階段
據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祺龍海洋在披露募投項目“大口徑導管項目”的必要性時稱,可有效緩解現有產線產能不足的問題、爲下一代產品提供產能保障。
其中,祺龍海洋表示,其系根據與客戶簽訂的框架協議及客戶下達的訂單組織生產,存在階段性產能嚴重不足的情形。而近年來,祺龍海洋開發的新產品主要爲隔水導管的升級產品膨脹表層導管。膨脹表層導管對於加工精度、表面處理能力的要求均高於現有產品,原有產線無法實現批量化生產,而新產線的數控機牀採用多軸多工位設計,完全能夠滿足上述需求。
然而,祺龍海洋計劃開發的新產品涉及的一項研發項目,或處於在研階段。
據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截至2024年6月30日,祺龍海洋主要在研項目包含膨脹表層導管研發項目,該項目主要擬達成的目標,爲最終研製出可適應1,500m水深的膨脹表層導管及配套工具。至2024年6月30日,膨脹表層導管項目所處階段爲“研究方案和設計試製”。
綜合而言,祺龍海洋的主要產品包括隔水導管和油氣長輸管線,上述產品的生產共用現有的一條制管產線。2021-2023年,祺龍海洋的隔水導管年產能均爲6,900根,同期,祺龍海洋的產能利用率僅2022年超100%,2021年及2023年均不足七成。
此外,祺龍海洋在2021年或已建成12萬米隔水導管,經測算或形成年產1萬根的產能。此外,祺龍海洋稱此次募投項目係爲下一代產品膨脹表層導管的產能提供保障,原有產線無法滿足膨脹表層導管在生產加工方面的需求。而經研究,祺龍海洋關於膨脹表層導管的一項研發項目或處於“在研”階段。在此背景下,祺龍海洋擬募資超3億元擴充隔水導管產能。
二、多個在研項目的研發投入“縮水”,母公司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複審前研發投入或不足3%
高新技術企業是吸引地方政府、行業組織對企業實施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的重要條件,也更具有吸引風險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的實力,從而推動企業快速投入到產業化經營中去。
上市背後,祺龍海洋更換了審計機構,並對其研發費用進行調整,調整後,其研發費用與研發投入一致。而在調整前,即2023年,祺龍海洋母公司通過了高新技術企業複審。調整後,母公司2022年的研發投入佔比或不足35%。
2.1 招股書披露的研發投入與研發費用一致,其中2021-2022年研發投入較公轉書減少950萬元
先來關注公轉書披露的研發投入和研發費用情況。
據祺龍海洋簽署於2024年1月31日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以下簡稱“2024年1月31日公轉書”),2021-2022年及2023年1-6月,祺龍海洋的研發投入分別爲683.73萬元、1,196.84萬元、489.32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5.66%、4.98%、4.32%;同期,祺龍海洋的研發費用分別爲500.41萬元、675.73萬元、404.47萬元。
其中,2021-2022年及2023年1-6月,祺龍海洋的研發投入中的資本化金額均爲0元。
經測算,在2024年1月31日公轉書中,2021-2022年及2023年1-6月,祺龍海洋披露的研發投入與研發費用的差額,合計爲789.29萬元。
據2024年1月31日公轉書及2023年11月10日審計報告,2021-2022年及2023年1-6月,祺龍海洋合併範圍內僅有1家子公司即東營翔久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久貿易”),祥久貿易主要承擔祺龍海洋部分產品對外貿易職能;同期,祺龍海洋合併利潤表及母公司利潤表的研發費用均分別爲500.41萬元、675.73萬元、404.47萬元。
也即是說,2021-2022年及2023年1-6月,祺龍海洋合併範圍內的研發費用等同於母公司的研發費用。
不僅如此,祺龍海洋此次申報北交所的研發投入與掛牌時期的數據或存在差異。
據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祺龍海洋的研發投入分別爲414.48萬元、515.84萬元、942.91萬元、420.63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3.43%、2.15%、4.68%、3.03%。
經測算,祺龍海洋此次申報的所披露的2021-2022年的研發投入,較2024年1月31日公轉書披露的同期研發投入,合計減少了950.25萬元,且比公轉書披露的同期研發費用合計少245.82萬元。
2.2 關於2021-2022年13個在研項目的研發投入總額,招股書披露數據比公轉書少950.24萬元
上述數據“出入”背後,祺龍海洋在研項目已投入金額減少。
經《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對比發現,關於2021-2022年的研發項目,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披露的多個項目的研發投入,與2024年1月31日公轉書“對不上”,其中包括減少的現象。經測算,其中對於13個項目的合計研發投入,2024年1月31日公轉書與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的合計差額達950.24萬元。
此外,關於祺龍海洋研發費用的“出入”,與其會計差錯更正有關。
2.3 更換審計機構後進行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對近三年一期研發費用共調減逾三百萬元
據祺龍海洋出具日期爲2024年8月15日的公告,大華所原爲祺龍海洋申報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及2023年度審計的審計機構,並擬作爲祺龍海洋在北交所上市事項的審計機構。因大華所被處以暫停從事6個月證券服務業務的行政處罰,爲不影響審計工作,祺龍海洋已聘任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致同所”)爲2024年度的審計機構。
據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及致同所出具日爲2024年12月9日的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專項鑑證報告,祺龍海洋對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的研發費用進行調整,致使各期的研發費用分別調整了-85.9萬元、-159.89萬元、-48萬元、-11.3萬元。
經測算,近三年一期,祺龍海洋對研發費用的合計調減金額爲305.09萬元。
調整後,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祺龍海洋的研發費用分別爲414.48萬元、515.84萬元、942.91萬元、420.63萬元。
而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祺龍海洋的研發投入分別爲414.48萬元、515.84萬元、942.91萬元、420.63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3.43%、2.15%、4.68%、3.03%。
也就是說,調整後,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祺龍海洋的研發費用與研發投入金額相同。
需要關注的是,2023年末,祺龍海洋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複審。
2.4 2023年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複審,2022年母公司研發投入佔比或僅2.15%
據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2023年12月7日,祺龍海洋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複審。
而會計差錯調整後,祺龍海洋母公司2022年研發投入佔比或不足3%。
據致同所出具日爲2024年12月9日的審計報告,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祺龍海洋母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21億元、2.4億元、2.01億元、1.39億元。同期,祺龍海洋母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爲414.48萬元、515.84萬元、942.91萬元、420.63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申報祺龍海洋的研發投入與研發費用金額相同,且母公司的研發費用與合併範圍的研發費用相同。
經測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祺龍海洋母公司的研發投入佔其當期母公司的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3.44%、2.15%、4.7%、3.03%。
不難發現,2022年,祺龍海洋母公司的研發投入佔比或不足3%。
據現行有效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須同時滿足的條件中,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條件,包含“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
問題尚未結束。
2.5 一項與客戶合作研發項目成果歸屬客戶,祺龍海洋負責樣機加工製造、安裝工藝等
據2024年1月31日的公轉書,祺龍海洋披露其與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以下簡稱“海南海油”)合作研發“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深海高效環保膨脹型表層導管的研發”(以下簡稱“2021年海南研發項目”),祺龍海洋就該項目披露了科研成果歸屬等內容。科研成果歸屬爲“中海油”。
據2024年年報,截至2024年末,“2021年海南研發項目”尚未完結,科研成果歸屬爲“中海油”,
再來看,祺龍海洋與合作方在項目研發中的分工。
據2024年12月20日招股書及2024年1月31日公轉書,在2021年海南研發項目中,海南海油負責結構設計和材料研究,祺龍海洋負責樣機加工製造、安裝工藝研究。國內海洋油氣開發的發展趨勢是向超深海進軍,所面臨的海洋環境更加複雜、惡劣,必然對海洋油氣開採裝備的材料、結構設計、工藝技術等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
另一方面,2021年海南研發項目對應祺龍海洋的主要在研項目爲“膨脹表層導管研發”,該項目擬最終研製出可適應1,500m水深的膨脹表層導管及配套工具。而前述提及,膨脹表層導管系祺龍海洋當前主營業務產品隔水導管的升級產品。
由上述信息可知,上述合作研發項目“2021年海南研發項目”的科研成果或歸屬於中海油,而祺龍海洋在合作研發項目中僅負責樣機加工製造、安裝工藝研究,而該合作研發項目或涉及祺龍海洋的新品。
也就是說,新三板掛牌申報時期,祺龍海洋的研發投入高於研發費用。此後,到了此次申報北交所,祺龍海洋的研發投入與研發費用一致,且進行了會計差錯更正,合計共調減研發費用逾三百萬元。此外,相較於公轉書,招股書披露的13項在研項目合計的研發投入金額“縮水”,還進行重大會計差錯更正。
在此背景下,2023年,祺龍海洋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但會計差錯調整後,2022年,祺龍海洋母公司的研發投入佔比或不足3%。除此以外,祺龍海洋與客戶中海油合作的一研發項目且成果歸屬客戶,祺龍海洋負責樣機加工製造、安裝工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