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就家門口就業路

今年以來,隨着一系列穩就業政策的落地見效,上半年我國新增就業快於時序進度。就業驛站作爲國家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向基層延伸的創新模式,通過統籌整合就業、創業、培訓等公共服務資源,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就業幫扶深度融合,着力解決“有人沒活幹”“有活沒人幹”的問題,助力實現家門口高質量就業。

當前,部分地區將就業驛站列爲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鋪就家門口的就業路。以深圳爲例,不久前在羅湖區翠竹街道水貝社區黨羣服務中心舉行的民營企業服務月直播帶崗活動中,31家企業共提供了1444個崗位,求職者不僅可以應聘,還能享受職業測評、“一對一”職業幫扶、政策指導等服務。像這樣的標準化就業服務驛站,深圳已建成80家,今年已舉辦600多場就業服務活動,發佈30多萬個(次)崗位信息,提供公共就業服務超100萬人次。

就業驛站通過“精準化、智能化、可持續”的就業服務新範式,在推動求職者家門口就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解決就業問題,一個關鍵是促進供需高效精準對接。依託“互聯網+”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就業驛站建立起高效服務機制。供給端,線上彙總轄區內外崗位信息,線下“掃街”採集沿街店鋪發佈的招聘信息,還會建立企業服務微信羣,定期收集重點企業用工需求,多管齊下,保障新崗位信息及時送達。需求端,爲到站求職者提供從就業登記、職業指導到入職保障全過程的暖心服務,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就業驛站能夠高效匹配供需雙方需求,離不開數字賦能。通過引入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進行運營,就業驛站建立起資源豐富、內容齊全的用工及求職信息數據庫。很多就業驛站還通過數智化技術賦能就業服務,AI招聘一體機、AI職播機實時展示關鍵就業數據,如求職者登記數、熱門企業與崗位、直播活動以及求職者年齡、學歷、性別分佈等;AI就業面試機在簡歷撰寫、簡歷診斷分析、模擬面試指導及精準崗位匹配等方面大顯身手,有效激發求職者職業潛能;利用大數據技術,向目標人羣精準推送崗位,提升人崗匹配效率。

就業驛站需充當求職者的“充電樁”。當前,數字革命、綠色革命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求職者需要不斷學習充電提高工作素質才能匹配更多更好的崗位。就業驛站可以邀請職業規劃師、創業指導師爲人們提供職業諮詢、面試指導、創業指導等服務,還可以通過貼近職場需求的實操培訓、更“接地氣”和“可落地”的技能培訓等,更好提升求職者的職業技能。也可圍繞特色產業需求,積極探索“培訓—接單—銷售”全鏈條式技能培訓,幫助學員快速掌握一技之長,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就業驛站要走得遠,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要通過科學的遴選辦法評選出優秀就業驛站,按規定適當給予補助支持。要抓好就業驛站品牌建設,綜合運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全面立體宣傳就業驛站在家門口就業中的突出優勢和顯著成效,提高就業驛站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中的知曉度和影響力。要積極推動優秀就業驛站運營模式的複製推廣,帶動更多就業驛站提質增效。對於評估結果不合格或不理想的就業驛站要限時整改,整改效果不好的,應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多措並舉促進就業驛站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 晶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