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現提前結募 科技主題基金又“熱”起來了
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芊
7月以來,多隻科技主題新發基金出現提前結束募集的情況,顯示出市場對成長型賽道的高度關注。
從ETF基金到主動管理型基金,人工智能(AI)、半導體、機器人等方向持續成爲資金集中涌入的焦點。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現象背後是產業政策持續釋放利好、AI新進展頻傳,以及投資者對中國經濟轉型中科技驅動邏輯的普遍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科技基金熱潮並非孤立事件,而是貫穿年內的結構性趨勢。從估值修復、全球資金迴流,到政策扶持與技術突破的交織,科技創新板塊在當前宏觀環境下,持續成爲基金公司和投資者共同看好的方向之一。
多隻科技主題基金提前結募
7月15日,中海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中海科技創新主題基金將提前結束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7月25日提前至7月16日。據悉,該基金爲一隻偏股混合型產品,重點聚焦科技創新主題,擬通過精選優質科技類上市公司構建投資組合。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進入7月以來,已有多隻科技主題基金產品宣佈提前結募,體現出市場資金對科技賽道的持續關注。近期提前結束募集的產品包括鵬華上證科創芯片ETF、萬家中證人工智能ETF和萬家國證港股通科技ETF等。
具體來看,鵬華上證科創芯片ETF自7月7日啓動募集,原定截止日爲7月18日,後提前至7月11日;萬家中證人工智能ETF自6月26日啓動募集,原定認購截止日爲7月11日,後提前至7月7日;萬家國證港股通科技ETF自6月9日開始募集,原定認購截止日爲9月8日,後來提前至7月9日。
事實上,今年以來,科技主題新發基金頻頻出現提前結募的現象,已逐漸演變爲一種行業現象。在衆多科技方向中,科創板相關指數產品和人工智能主題ETF尤其受到資金青睞,提前結募的案例集中出現,反映出投資者對成長賽道的積極佈局意願。
火熱背後有三大原因
爲何近期科技主題基金頻繁出現提前結募的現象?滬上一位基金評價人士指出,這一趨勢背後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資金募集規模迅速達到上限。多數基金在設立時,會設定一個募集額度上限以控制整體規模,從而提升後續的投資管理效率和風控能力。當認購熱情高漲、資金快速涌入時,基金往往會提前完成目標額度,進而啓動提前結募機制。
其次,科技股已經調整了一段時間,新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不排除是爲了能夠及時建倉,跟上科技股接下來的行情,幫助基金持有人分享科技股上漲的紅利。
最後,則是來自發行端的非市場性因素。一些突發情況——如投資策略調整、人員變動或底層資產發生變化等,可能打亂原定發行節奏,促使基金臨時改變募集安排。
上述基金評價人士進一步指出,相較於其他主題產品,科技類基金由於受益於政策扶持、產業趨勢明朗,疊加AI、芯片、機器人等細分領域持續火熱,吸引了大量中長期資金配置。因此,近期多隻新發科技主題基金迅速完成募集,提前結募已成爲一種常態。對於基金管理人而言,這既體現了市場對科技賽道的認可,也反映出當前投資者對於成長類資產的偏好正在升溫。
後市有望持續成爲焦點
在內部經濟邊際企穩,但外部不確定性仍高的背景下,科技創新相關板塊或仍是後市較爲受關注的主要投資機會之一。
諾安基金分析,從估值層面上看,科創企業估值有所修復,未來仍有提升空間。考慮到AI產業發展仍在初期階段,未來還有較爲廣闊的發展前景,後續如有明星應用落地,產業鏈業績得到兌現,高估值亦能被高業績增速消化,相對來說,公司及行業的成長性可能更爲重要。從資金層面上看,全球資金再配置進行時,科創企業市場關注度提升。中國股市憑藉基本面韌性強、潛在政策空間大、AI產業前景廣、估值性價比高等優勢,有望逐步吸引海外資金流入。
西部利得基金也指出,隨着DeepSeek等AI技術的突破,中國科技產業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政策支持的持續加碼和資金的流入,有望進一步推動科技板塊的復甦。科技產業變革日新月異,AI賦能正深刻重塑競爭格局,部分AI含量高的產品值得投資者關注。
年初至今,關於中國資產重估的敘事持續受到市場關注。圓信永豐基金認爲,從人形機器人到各類先進製造的發展,從AI大模型到賦能萬物,中國科技產業在政策力度、市場認知、產業成果等領域均迎來利好,並有望爲科技創新的長期投資提供有力支撐。該機構進一步指出,科技創新長期受到國家戰略扶持,且政策力度逐年加大。隨着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等前沿領域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當前正是錨定科技創新風口、搶佔產業升級先機的戰略佈局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