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發行顯著回暖,2月以來頻見日光基,多隻提前結募,延募僅兩例,“含科量”直線上升
財聯社3月7日訊(記者 吳雨其)步入2025年,在A股市場風險偏好回暖與結構性行情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公募基金髮行市場迎來新一輪復甦週期。截至目前,以基金成立日爲口徑統計,今年以來共新發184只產品,累計發行份額爲1673.56億份,平均發行份額達到9.10億份。
新發市場回暖還體現在募集時限上,財聯社記者發現,近期多隻基金宣告提前結束募集期,值得一提的是,進入2月以來,延長募集期的產品數僅兩隻。對此,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爲,目前市場或處於“黃金擊球區”,加速減倉可捕捉估值修復紅利。
債券型基金仍是發行主力
分產品類型來看,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發行佔比顯著提高,共發行了102只,發行份額達到620.06億份,佔比約37.05%,債券型基金年內新發31只,但發行份額達到了800.58億份,佔比近半,混合型基金髮行32只,份額爲92.95億份,佔比僅佔5.55%,此外,QDII基金、REITs、FOF年內發行數量分別爲3、4、12只。
細分來看,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基金)年內發行回溫,共計發行34只,合計發行規模達50.37億份,其中,廣發同遠回報合計發行規模最多,爲18.91億份,融通品質優選、華商恆鑫回報等產品合計發行規模在6億份以上。
指數基金方面,年內發行更是火爆,共發行112只相關產品,合計發行規模達到975.91億份,佔年內發行的一半,其中,建信中債0-3年政金債指數募集規模最大,爲59.11億份,宏利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發行規模爲50億份,天弘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博時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南方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募集規模在30億以上,密集成立的多隻科創板綜合ETF首募規模也在20億左右。
從正在發行的基金看,主動權益類基金共17只,佔兩成;指數型基金爲49只,佔比過半,多隻寬基指數增強型基金正在發行,如中證A500、中證800等。此外,還有25只產品等待發行,指數型產品共13只,僅3只主動權益類基金。
含“科”量直線上升
今年以來,科技賽道不僅成爲全民熱議的焦點,更在資本市場掀起投資熱潮。敏銳捕捉市場動向的基金公司紛紛加碼佈局,通過密集發行指數等基金產品,搶佔這條兼具市場關注度與資本聚集效應的黃金賽道。
2月,首批13只上證科創綜指ETF上線,整體募資規模突破200億元大關。其中建信基金展現出顯著的發行優勢,旗下科創綜指ETF不僅創下“一日售罄”的募集紀錄,更於2月28日率先登陸交易所。
除了科創綜指ETF,近期還有多家基金公司佈局科技相關產品,如中歐基金髮行中歐信息科技,興銀中證港股通科技聯接;2月還新上線多隻人工智能賽道的產品,如華夏創業板人工智能ETF、銀華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聯接、博時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聯接、華寶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等等。
頻見“日光基”,2月以來僅兩隻基金延募
新基發行回暖還表現在募集階段。3月7日,華寶半導體產業、中歐穩添90天滾動持有、國泰創業板50指數齊發布提前結束募集公告,今年以來共72只基金提前結募。
提前結束募集期的產品中還頻現“日光基”,如上述提到的建信上證科創板綜合ETF、招商利安新興亞洲精選ETF,多隻RETIs也是僅募一天,包括匯添富九州通醫藥倉儲物流REIT、易方達華威農貿市場REIT、華夏金隅智造工場REIT等。
一位基金研究員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近期熱門行業(如AI、半導體)短期波動較大,快速建倉可避免踏空行情。另一方面,同類產品密集發行時,搶先成立可優先吸引資金流入,提升規模優勢。此外,政策或經濟信號也會推動基金加速佈局。
分析人士認爲,公募基金近期密集提前結束募集的現象主要由兩類核心因素驅動:一是市場端認購熱度超預期,部分產品未達預設募集截止日便因銷售火爆觸發比例配售,管理人出於資金效率考量提前結募;二是投資端機會窗口顯現,基金管理人爲搶佔市場結構性行情快速佈局,避免錯失低位建倉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提前結募的產品,其中近兩成產品爲管理人主動跟投的發起式基金。這一結構性特徵進一步表明,當前提前結募行爲更多源於機構對市場階段性底部的研判:在A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政策利好持續釋放的背景下,中小規模權益產品通過發起式模式降低募集難度,以輕量化方式加速入場,側面印證了管理人對後市結構性機會的主動捕捉意圖。
除此之外,財聯社記者還注意到,步入2月後,公募基金髮行市場呈現顯著回暖信號——全行業僅兩例產品延長募集期案例,均3月7日發佈公告,分別是華寶中證800紅利低波動聯接和華夏創業板新能源ETF。這一現象表現出投資者情緒回暖與發行渠道資金面改善的積極趨勢,以及市場對權益資產配置價值的重估正在加速傳導至發行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