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主題基金“限購”,AI板塊已過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易妍君 廣州報道受益於科技成長行情,自年初以來,相關主題基金的淨值大幅飆升,但“限購”也隨之而來。

近日,年內回報率表現最好的兩隻主動權益基金——鵬華碳中和主題、永贏先進製造智選分別發佈了“限購”公告。目前,這兩隻基金均已暫停接受個人投資者“單個基金賬戶單日超過100萬元”的大額申購。此外,富國創新企業、富國新興產業也開啓了“限購”模式,“限購”金額均爲500萬元。

科技主題基金“限購”釋放出什麼信號?

受訪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主動權益基金“限購”通常是爲了避免因規模增長過快而影響到基金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同時,基金管理人也有可能根據自身對市場風險的判斷而採取限購措施。

就科技板塊而言,有機構指出,短期看,AI方向表現的已經非常一致,擁擠度較高。但AI方向仍是A股中長期的主線。

限購保業績?

據Wind統計,截至2月21日,2025年前兩個月回報率超過50%的主動權益基金共有6只,包括:鵬華碳中和主題A、永贏先進製造智選A、前海開源嘉鑫A、中航趨勢領航A、平安先進製造主題A等。

其中,鵬華碳中和主題A年內回報率逼近70%,永贏先進製造智選A的淨值漲幅接近67%。

從上述基金2024年四季度之前的持倉看,基金經理較早佈局了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相關賽道。

同時,2025年以來回報率居前的主動權益基金在持倉上還有一些共同點。

比如,“持倉行業比較集中,尤其集中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高成長性行業;同時,這些基金重倉了行業龍頭企業,而龍頭企業往往是漲幅最大的行業領頭羊,集中持有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能夠更好的把握行業增長機會。”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運營曾方芳向記者指出。

此外,曾方芳談道,年內業績領先的主動權益基金普遍採取了高倉位的操作策略,從而在市場行情向好時能夠獲得顯著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淨值快速上漲之際,多隻科技主題基金髮布了“限購令”。

按照相關公告,自2月24日起,個人投資者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的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鵬華碳中和主題A份額、C份額的金額均不能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否則基金管理人有權拒絕相關申請。

前兩個月回報率在25%附近的富國創新企業、富國新興產業自2月20日開始暫停接受大額申購、轉換轉入及定期定額投資,“限購”金額均爲500萬元。

此外,永贏先進製造智選自2月13日起暫停接受個人投資者的大額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轉換轉入業務,“限購”金額爲100萬元。而機構投資者辦理該基金的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轉換轉入業務,不設限額金額。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富國新興產業、富國創新企業的資產規模分別爲45.61億元、6.63億元;鵬華碳中和主題、永贏先進製造智選的資產規模分別爲10.35億元、17.62億元。

對於暫停接受個人投資者大額申購的原因,這兩隻基金產品均表明是爲了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一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就主動權益基金而言,出色的業績表現可能會吸引投資者申購,而申購資金的進入可能對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運作帶來影響。

“隨着資金涌入,基金經理需要拓展自身能力去買入更多股票、改變投資策略的風格來適應規模增長。這將會給基金經理以及研究團隊的能力提出挑戰,也可能會影響到基金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李一鳴進一步談道,比如,隨着基金規模的增長,基金經理在執行交易時可能難以避免對股價造成影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交易成本衝擊。較大的管理規模還可能使得基金經理在投資市值較小或流動性較差的公司時無法買到基金經理希望達到的倉位。

不過,他也提醒投資者,不應該僅僅因爲基金採取了限購措施,便認爲基金可能存在規模太大、管理不過來的問題。投資者需要從投研團隊的能力、投資策略的特點以及運作情況等方面來進行覈實。投資者也不應該僅因爲限購,就認爲基金是“搶手貨”“稀缺貨”,基金的投資價值需要通過理性客觀的全面分析才能得出。

此外,在李一鳴看來,基金管理人也有可能根據自身對市場風險的判斷而採取限購措施。

風險和機會

2月24日,除了GPU、電腦硬件,其他細分科技賽道普遍迎來回調。那麼,科技主題基金“限購”是因爲看到了風險嗎?本輪科技行情後續將如何演繹?

有機構指出,當情緒過熱時,熱門題材的波動性容易上升,而在板塊快速輪動之中,需要注意防禦潛在風險。

摩根士丹利基金方面認爲,AI方向預計是A股中長期的主線,短期看錶現的已經非常一致,擁擠度較高。更適合佈局的是在估值修復的大邏輯下的大盤成長方向。比如,具備出海能力的公司、高端製造以及受益於國內消費刺激政策發力的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等領域是值得重視的方向。

中歐基金有關人士認爲,目前不論是投資者的情緒熱度,亦或是對刺激政策的期待均較春節前出現了顯著的升溫,但考慮到政策的規模以及落地的效果仍有待觀察和驗證,指數的上漲更多可能是通過資金面驅動和估值擴張脈衝式呈現,且短期預計仍將呈現鮮明的結構性特徵。此外,美元指數的走弱也有望利好新興市場。

“中期需關注國內刺激政策的有效性和邊際規模變化,以及其它不確定因素的逐步落地。在不確定性因素落地之前,過度悲觀或樂觀均存在風險。”該人士談道。

中信證券研究團隊則提醒,PC、移動互聯網浪潮的經驗顯示,即便是在科技大週期內,也會有曲折和反覆;美股AI資產重估經驗亦表明,估值持續提升需要有業績逐季兌現作爲驗證。

另一方面,投資科技主題基金,也需提前瞭解可能出現的風險。

曾方芳分析,第一,由於持倉集中度高,疊加科技板塊整體處於高位,重倉科技板塊的基金淨值波動會較大。第二,雖然當前科技板塊表現強勢,但市場風格隨時可能切換,一旦市場風格發生改變,重倉科技板塊的基金可能遭遇較大回撤。第三,科技行業未來會出現較大分化,真正能成長起來的公司相對會比較少,基於行業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對重倉科技板塊的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資者也要仔細甄別哪些基金產品真正擅長投資科技板塊。

中長期維度上,部分基金經理仍然看好AI應用、AI+、機器人等細分板塊的投資機會。

華商基金基金經理彭欣楊表示,除了將繼續關注過去兩年備受矚目的訓練側相關標的,如具備強大算力支撐和先進算法研發能力的企業,未來還將側重關注廣泛參與應用端的標的方向,包括那些將AI技術融入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型企業。

彭欣楊具體分析,中期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性,一些專注於企業智能化改造的IT公司或將迎來訂單的集中釋放;長期而言,那些真正能夠藉助AI實現生產效率提升的行業和公司,有望迎來業績的顯著增長,成爲長期投資的優質標的。

平安先進製造主題股票基金經理張蔭先預計,很快會迎來“機器人”新物種的量產時刻,這個賽道也將會是未來數年最受資本市場關注的賽道之一。

具體到投資操作,他將從產業思維角度出發尋找投資機會,一方面尋找在機器人業務中存在較高概率進入供應鏈的公司,另一方面積極挖掘並佈局主業基本面有改善、同時新拓展機器人業務的優秀公司,“這類公司有望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方案中脫穎而出,讓原有的產品在新的機器人領域中獲得應用場景、實現0—1的新突破,進而獲得估值及業績的雙擊機會。”張蔭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