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換錨”進行時:跨境投資降溫、A股科技基卻熱到限購

全球資金市場的天平正在悄然傾斜。一邊是A股科技主題基金業績飆升,部分績優產品正通過限購抑制資金涌入;另一邊則是曾經備受追捧的跨境產品出現降溫信號,如近一個月“失血”近156億元,多隻跨境ETF的高溢價迅速收斂,一度閉門謝客的部分跨境產品重新開閘迎客。爲何會出現這般變化?

“目前來看,中國市場基本面加上人工智能新的敘事變化,吸引了更多海外資金的流入。”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對第一財經表示,海外投資者正在提升對中國的倉位。隨着經濟基本面進一步復甦,消費復甦、政策推動,行情會慢慢從科技板塊逐步擴散。

“就A股市場而言,推動市場上行的邏輯未發生顯著改變,只不過需要更加重視節奏,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正在進行中。”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短期而言,由於未來一段時間外部會持續存在擾動,而內部政策保持寬鬆積極,投資者情緒可能會從一個持續升溫的狀態過渡到階段性平穩的局面。

資金偏好生變

隨着AI熱點持續翻涌,主投相關賽道的基金產品年內業績繼續上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今年以來回報率超過20%的主動權益產品已有220只(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其中有7只的年內業績超過50%。

最高者鵬華碳中和主題A的年內回報已經達到80.22%,緊隨其後的是永贏先進製造智選A,同期表現爲71.2%,前海開源嘉鑫A、平安先進製造主題A、中航趨勢領航A、華富科技動能A、前海開源盛鑫A等則在53%至68%之間。

從業績居前的產品最新持倉看,重倉方向多爲人形機器人、半導體、AI等科技賽道。隨着這些熱門賽道的持續發酵、績優產品的業績上漲,多隻科技主題基金髮布“限購令”來抑制資金的快速涌入。

例如,3月7日起,基金經理王貴重管理的嘉實科技創新混合調整投資限額,該基金單個開放日每個基金賬戶的累計申購(含轉換轉入及定期定額投資)金額不得超過100萬元。在此之前,鵬華碳中和主題、永贏先進製造智選、中歐智能製造等績優產品也有類似限購動作。

“一般這種情況是不想讓大資金持續進場。大額資金快進快出容易導致基金規模大起大落,給投資運作帶來難度,也可能會攤薄現有投資者的收益。”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記者從渠道人士以及部分市場部人士處瞭解到,科技主題的基金產品熱度較高,資金進場較快,尤其是互聯網渠道方面,限購是爲了降溫。從某第三方平臺的“加倉風向標”板塊中也能看到,偏股型的產品中,大多也是主攻相關賽道的產品。

與此同時,此前熱門的跨境產品出現了一定的降溫。據第一財經統計,目前IOPV溢價率高於3%的跨境ETF產品有7只,較上月同期的33只減少了近八成;全市場僅有景順長城標普消費ETF的溢價率仍在10%以上,且上限從33.79%降至16.78%。此外,跟蹤納指、標普500等指數的產品的高溢價數值也有明顯回落。

隨着產品熱度的退潮,QDII產品“擁擠度”也有所寬鬆,部分產品陸續放開直銷和代銷渠道的申購申請。據第一財經初步統計,相較上月同期,最少有20只QDII產品將“閉門謝客”調整爲大額限購狀態。

例如,3月10日,匯添富全球醫療混合(QDII)恢復代銷渠道的申購、定期定額投資業務,並於同日起限制代銷渠道的大額申購、大額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限購額度不超過1000元(人民幣)。

事實上,從資金流向變化來看,QDII產品近來出現一定的贖回情況,也同樣從側面顯示出投資者情緒變化。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在已有數據的QDII產品中,近一個月來有155.62億元從中淨流出。

A股市場吸引力提升

“過去幾年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美國市場表現可能比較好,有很多資金迴流到了發達市場,再加上強美元的背景之下,投資新興市場的股票面臨匯率風險,但這樣的趨勢在今年發生了明顯的逆轉。”孟磊說,美元指數因爲貿易糾紛、摩擦等一些原因,出現了回調,使新興市場股票出現一定的喘息可能性。

孟磊分析稱,新興市場當中只有中國股市擁有高質量、開源的大模型。這樣的背景之下,從海外投資者配置角度來說,自然對中國股市產生比較大的興趣。此外,截至去年底,外資對中國的配置還處於比較低的位置,有明顯的加倉空間。

“從大致能觀測到的情況來看,海外各類型的投資者,或主動、或被動,都開始加大提升對中國的倉位,預示着有更多資金流入。這也對整體股票市場的估值,尤其是科技板塊的估值形成正面的助推作用。”孟磊說,人工智能已經帶來了估值上的正面效應,而且在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將進一步地推升估值,以及吸引投資者(無論是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外資)對中國股市的關注。

“海外市場方面,宏觀交易難度加大,短期內難以找到穩定的主線。”長城基金高級宏觀策略研究員汪立告訴第一財經,美國今年經濟的波折性明顯加強,甚至可能會時不時出現交易衰退的可能,這也催生了今年美股以及美元定價資產的投資策略,即逢低買入,但買入時點可能需要看時間驅動以及美國經濟什麼時候重新走好。

在汪立看來,科技仍是A股市場全年交易的核心。他分析稱,預計市場整體盈利增速平穩上行,指數整體緩慢回升,但彈性相對有限,主題可能輪番上漲,產業輪動可能是全年市場彈性的主要來源,行情或類似於2013年、2019年。

“短期來看,3月中下旬到4月中上旬,順週期有一定的補漲可能性,彈性可能比TMT整體更大。”汪立說,從以往行情來看,在TMT行情來到中後段之後,往往會產生順週期資產的補漲行情;從當前的高頻數據看,本輪順週期資產的盈利相對較強,後續補漲的邏輯或較爲順暢。同時,由於當前政策對市場仍有較強的支撐力度,TMT大幅調整的可能性不大,但短期內再創新高也有一定難度。

景順長城投研團隊也有類似觀點。該團隊對第一財經表示,對A股中期表現保持樂觀,外部風險階段性擾動或不改中長期整體趨勢。短期科技成長板塊或仍是重要主線,前期TMT板塊交易擁擠度較高可能加大波動,逢低可積極關注。

該團隊分析稱,隨着DeepSeek的突破改變敘事,AI產業持續突破不斷給市場帶來新的催化,市場環境和投資者情緒明顯改善,市場風險溢價或仍有下降空間。海外方面,特朗普政策擾動邊際減弱,後續外部事件性因素可能帶來階段性擾動,但不改A股市場整體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