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熱捧生物科技板塊 藥明系集體飆升

證券時報記者 鍾恬

3月14日,港股市場生物醫藥板塊漲勢如虹,藥明繫上市公司漲幅尤爲突出,成爲市場關注焦點。CRO概念股龍頭股藥明生物大漲14.38%,成爲當天表現最佳藍籌股;藥明合聯大漲10.84%,股價創下歷史新高;藥明康德、藥明巨諾分別漲5.13%和3.16%。交銀國際認爲,受“AI+醫療”概念加持,以及政策和醫保對創新藥板塊的支持等積極因素影響,醫療健康板塊於近期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

藥明合聯業績相當亮麗,預計2024年收入、淨利和經調整純利將分別同比增長超過85%、260%及170%,主要得益於其下游客戶抗體偶聯藥物(ADC)等生物偶聯藥物行業持續高速發展。

由於新籤項目數量強勁增長,藥明生物獲得中金、野村、大和等大行唱好,今年累計漲幅達52%。

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此前在第3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上介紹,在2024年,藥明生物新增151個綜合項目,再創新高,項目總數攀升至817個,彰顯了全球生物技術市場復甦,以及全球客戶對公司的信任。其中,超過一半新增項目來自美國市場,再次證明公司業務在外部複雜環境中的穩健性。從2017年至2024年,藥明生物項目總數增長近7倍,其中臨牀前項目增長5倍,臨牀後期和商業化項目顯著增長。

另一方面,隨着AI賦能不斷深入,醫藥行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藥明康德通過Chemistry42 AI分子設計平臺,參與到藥物研發、生產及數據管理等多個環節,主要方向是設計小分子化合物。同時,公司與英矽智能等合作,拓展應用邊界和優化臨牀試驗設計。

摩根士丹利研報指出,藥明系公司當前的估值未能充分反映早期需求復甦、價格見底以及新興療法帶來的上行潛力等正面因素,認爲業績向好和積壓訂單增長均是行業正在回升的明確跡象,歷時長達一年的《生物安全法案》事件去年底起宣告塵埃落定,而CRO及CDMO板塊估值已回升至與2024年初水平,經歷持續一年的低迷,隨着全球生物科技行業融資逐漸回暖,研發需求復甦,加上產能利用率提升,預計藥明系估值可進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