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挫”到“狂飆”:港股醫藥生物板塊單日大漲揭秘,創新藥企成資本新寵
4月11日,港股醫藥生物板塊上演“絕地反擊”,單日漲幅令市場矚目。北海康成-B大漲28.68%,樂普生物-B漲16.21%,來凱醫藥-B漲14.16%,歌禮制藥-B、康方生物、和鉑醫藥-B、復宏漢霖等漲幅均超10%。這一波強勢反彈不僅一掃近期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的陰霾,更釋放出板塊復甦的強烈信號。綜合券商分析與市場動向,政策面積極信號、行業創新驅動以及企業回購潮成爲推動行情的核心力量。
來凱醫藥-B的暴漲與其在肥胖症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密切相關。公司近日宣佈,其針對肥胖症適應症的新藥臨牀試驗申請(IND)已獲得美國FDA批准,LAE102藥物即將進入臨牀開發階段。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與全球醫藥巨頭禮來達成合作協議,禮來將負責在美國執行I期臨牀試驗並承擔費用,而來凱醫藥保留全球權益。這一合作不僅加速藥物研發進程,更彰顯國際資本對中國創新藥企的認可。
樂普生物則憑藉核心產品普佑恆(普特利單抗注射液)的爆發式放量實現業績飛躍。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收入約3.68億元,其中普佑恆貢獻3億元,較2023年1億元的歷史基數實現2倍增長。此外,CMG901許可的里程碑收入約2200萬元,CDMO收入約4550萬元,共同推動公司現金流進入良性循環。作爲專注於腫瘤治療的生物製藥企業,樂普生物已建立從藥物發現到商業化落地的全鏈條能力,其專業銷售團隊正加速滿足臨牀需求。
今年以來,德琪醫藥-B與和鉑醫藥-B同樣表現搶眼,累計漲幅分別達3.11倍與2.84倍。德琪醫藥在4月7日宣佈動用4000萬港元回購股份,計劃回購最多6748.89萬股,約佔已發行股份的10%;和鉑醫藥自2025年以來累計斥資2.4億港元回購股份,彰顯管理層對公司價值的堅定信心。
在板塊反彈的同時,多家醫藥生物企業掀起回購熱潮,以真金白銀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
- 歌禮制藥-B:4月11日回購10萬股,耗資53.34萬港元,最低成交價5.13港元/股,最高成交價5.43港元/股。截至4月3日,公司已累計回購5083萬股,佔已發行股份的5.0191%。
- 和鉑醫藥-B:4月1日以174.32萬港元回購20萬股,每股價格在8.54至9港元之間。自2025年以來,公司累計回購金額達2.4億港元,並同步發行109.53萬股普通股用於股份獎勵。
- 德琪醫藥-B:4月7日董事會決議動用最高4000萬港元回購股份,計劃回購最多6748.89萬股,約佔已發行股份的10%。
分析人士指出,企業密集回購不僅體現管理層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更通過減少流通股本提升每股收益,爲股價提供長期支撐。這一行動與板塊反彈形成共振,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
政策面的持續利好爲醫藥生物板塊注入強勁動力。北京市醫保局等九部門近日發佈《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5年)》,深圳市發改委等聯合發佈《深圳市全鏈條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發展若干措施》,從研發、審批到支付全鏈條支持創新藥械發展。
交銀國際認爲,市場對關稅影響的擔憂過度,當前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建議關注短期催化劑豐富、盈利高增長或盈虧平衡點明確的創新藥企,以及存在“業績增速+估值倍數”修復潛力的處方藥企。
方正證券指出,中美關稅戰背景下,全球化產能佈局的企業將受益,而創新藥企的國際化能力使其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同時,內需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滿足國內需求的創新藥物將迎來更大空間。
萬聯證券強調,政策重點支持創新藥械發展,通過資金扶持、優化審評審批時限等舉措,加速國產替代進程。例如,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制度的出臺將促進創新藥研發,爲相關企業帶來長期增長動力。
當前,港股醫藥生物板塊正迎來多重利好疊加的窗口期:
1. 政策紅利加速落地:從國家到地方的政策支持,爲創新藥企提供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全鏈條保障。
2. 企業基本面改善:樂普生物、來凱醫藥等企業的核心產品放量,推動業績快速增長,估值修復空間打開。
3. 市場情緒修復:企業回購潮與板塊反彈形成正反饋,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全球醫藥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仍可能對板塊形成擾動。對此,券商普遍建議:
- 關注具備國際化能力的創新藥企,尤其是擁有全球臨牀佈局的企業;
- 佈局內需驅動、業績高增長的處方藥企;
- 跟蹤政策動態,把握醫保目錄調整、審評審批優化等帶來的投資機會。
從“重挫”到“狂飆”,港股醫藥生物板塊的V型反轉印證了一個真理:短期波動難掩長期價值。在政策、創新與信心的共同驅動下,創新藥企正迎來黃金髮展期。對於投資者而言,把握這一輪估值修復與業績增長的雙重機遇,或許正是佈局未來的關鍵一步。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