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5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清算 發起式基金頻現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陳燕青

今年以來,儘管A股震盪走強,但部分公募權益基金仍然因爲規模縮水而清算。根據WIND統計,年內已有5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清算,其中不乏發起式基金。

7月15日,中銀證券慧澤進取3個月持有正式進入清算程序。這是一隻成立於2022年7月7日的發起式FOF產品,因基金資產淨值不足要求而觸發自動清盤條件。一季報數據顯示,該基金規模僅有0.28億元,運營近三年僅比成立時增加不到0.18億元。

截至7月16日,7月份共有6只主動權益基金進入清算程序。除了國聯智選紅利股票、海富通優勢驅動外,其餘4只基金均是因爲“觸發基金合同終止”,在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情況下,基金合同自動終止並進入清算程序。

上述基金的終止事由各有不同,其中不乏發起式基金。申萬菱信專精特新主題發起式、財通資管通達未來6個月持有混合發起式、中銀慧澤積極3個月持有混合發起均爲發起式基金,上述基金在各自基金合同中約定,基金合同生效滿3年之日,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2億元,將根據合同約定進行基金財產清算並終止。

所謂發起式基金,是指由基金管理人或其高管使用自有資金認購不低於1000萬元並持有至少3年而設立的基金。這種基金在成立初期不受普通基金的募集規模和持有人數量限制,但成立滿3年後若規模低於2億元則自動清盤。

此外,部分發起式基金如泰康先進材料、申萬菱信國證2000增強、國泰智享科技1個月滾動、國泰君安價值精選、創金合信增福穩健養老一年持有等多隻產品已發出了清盤預警的相關公告。

從年內清算的發起式基金來看,不乏一些熱門板塊的產品。如申萬菱信專精特新主題佈局於人工智能、TMT等板塊,富榮醫藥健康佈局醫藥。

記者注意到,業績不佳是基金規模縮水的原因之一。如成立於2022年4月的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混合發起A,成立初期淨值一度漲至1.41元,但隨後淨值大幅回撤,最終運營三年的累計回報爲-53.43%,清算時復權單位淨值爲0.47元。

不過,也有部分發起式基金規模發展迅速,如2022年成立銀華數字經濟、東方紅醫療升級、中歐碳中和等產品規模均超過10億元,順利度過三年“生死大考”。

銀華數字經濟C業績表現頗佳,該基金2022年5月20日成立,一季度末規模超過21億元,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達10.63%,最近一年淨值增長87.38%,最近三年淨值增長23.63%,均在同類基金排名靠前。

對於部分基金清算,深圳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分析稱,“部分產品清算是因爲其長期業績表現差或投資策略不適應市場變化,導致投資者贖回加劇,最終因規模縮水觸發清盤;此外,部分基金公司可能因業務優化或戰略調整,主動對規模較小的基金進行清盤,從而降低管理成本,集中精力發展重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