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袋、貼紙!常見「6種包裹垃圾」丟錯罰6000 正解曝光
▲網站《回收大百科》說明包裹常見6種包材的正確處理方式。(示意圖/Pexels)
文/CTWANT
現代社會網購盛行,有越來越多人上網買東西,也因此製造不少包材垃圾,但民衆若未按照規定丟棄或回收,依法最重處新臺幣6000元罰鍰。環保組織「RE-THINK重新思考」分享6種常見包材的正確處理方式,其中出貨單應撕開貼紙,把貼紙丟一般垃圾,紙類則拿去回收,是最常讓人搞錯的。
「RE-THINK重新思考」在《回收大百科》網站發文提到,電商平臺興起使網購變成消費新趨勢,但便利背後卻產生包裝紙箱、防撞耗材等巨大負擔,據環保署統計,每年平均產生的網購包材廢棄物高達3萬公噸,非常驚人。
至於包材該如何處理,有的消費者更是拆完包裹全部丟垃圾桶,回收大百科說明6種常見包材的處理方式。最大宗的就是紙箱,可以丟紙類回收,丟之前必須去除膠帶與貼紙等雜質,或是拿來重複利用也行;保麗龍屬於PS塑膠類,爲不容易再生的塑膠材質,已被建議少用,可以做爲塑膠類回收,但不要拆成小碎塊,否則容易產生塑膠微粒。
而保護商品使用的泡泡袋和緩衝袋都是一般垃圾,但兩者都建議先戳破以減少體積;避免包裝透出商品資訊使用的破壞袋是混入染料及複合材質的膜狀塑膠,通常無法回收,也只能丟進一般垃圾。至於包裹中常見的出貨單,是最多民衆會搞錯的,出貨單分爲貼紙和一般紙類,丟掉之前應將貼紙與紙類撕開,貼紙丟進一般垃圾,紙類則要回收。
民衆若未按照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處以新臺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因此環保單位呼籲大衆,應確實遵守回收規範,共同維護環境永續。
延伸閱讀▸ 線上遊戲突傳尖叫!女遭陌生人入室殺害 網友急跨國報案仍晚一步▸ 出門約會「不想擠捷運」被說公主! 網雙手贊成大衆運輸:機車、漂亮擇一▸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