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葉是廚餘還垃圾?環保局曝正解 丟錯最高罰6000元
▲端午節吃完糉子,糉葉該如何處理讓不少人一頭霧水。(示意圖/Pexels)
圖文/CTWANT
端午節是臺灣三大節慶之一,家家戶戶飄糉香、吃糉子。過去糉葉被規定放在廚餘桶回收,但隨着時間變化,大多縣市已不再回收糉葉,新北市環保局透過「新北i環保」解答,糉葉和糉繩都是一般垃圾,丟錯最高恐挨罰6000元罰鍰。
5月31日是一年一度端午節,逢例假日所以前一天5月30日星期五補放假,民衆將有3天連假,有不少人計劃出遊,大多數民衆在家則會吃糉子應景。在享受美味的糉子之後,剩下的糉葉、糉繩或餡料該如何處理,成了一大難題;對此,新北市環保局在「新北i環保」表示,糉葉因長纖維難分解,與糉繩都屬於一般垃圾,吃剩的糉子內餡則是丟廚餘回收。
據《回收大百科》資料顯示,糉葉看起來天然,但富有長纖維的糉葉若誤入廚餘堆肥場,易導致機器設備損壞,且需要清潔人員再撿拾分類,費時費力,故除了臺北市可丟廚餘回收,其他縣市一律丟一般垃圾。同樣屬於長纖維類的垃圾,還包含筍殼、甘蔗皮、蔗渣、麻薏莖、香茅草等。
據《廢棄物清理法》第12條規定,一般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之運輸、分類、貯存、排出、方法、設備及再利用,應符合中央主管機關之規定。如未依照規定分類或排放垃圾,可依《廢棄物清理法》第12條及第50條規定處以新臺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延伸閱讀▸ 揪甘心!叫餐意外收到外送員「善意提醒」 她看完苦笑:還要不要吃?▸ 女性上網提問「一個人獨自出國旅行該去哪?」 網友狂推這裡:安全無虞!▸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