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改”一年多,永輝超市爲何還是虧了2億多?

永輝超市“學習胖東來”調改已一年多,對消費者而言確實發生了不小改變。在公司層面,業績卻由盈轉虧。近日,永輝超市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9.48億元,同比下降20.73%;歸母淨利潤爲-2.41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永輝超市從福建起家並快速走向全國,2010年在A股上市。截至2020年,永輝超市門店規模達1017家,進入“千店時代”。但從2021年開始,永輝超市業績開始走下坡路。財報數據顯示,從2021年至2024年,永輝營收從910.62億元一路下滑至675.74億元,歸母淨利潤連續4年虧損,累計虧損超95億元。2024年5月,永輝超市啓動“學習胖東來”調改,迅速在全國門店分批實施。截至今年8月26日,永輝全國調改店總數近170家。按照此前公佈的計劃,2026年農曆春節前全國調改店目標鎖定300家。

業內人士認爲,面對電商衝擊疊加線下零售業態不斷創新和分化,傳統商超不得不轉型。去年業內颳起“學習胖東來”風潮,但即便是永輝超市等行業龍頭,要通過這樣的學習實現整體的供應鏈變革、組織變革,過程也非常艱難,面臨很多挑戰。專家指出,調改門店營業收入提高了,但利潤並沒有提高,因爲整體的系統變更還沒有完成。

“胖改”一年業績仍虧損

8月20日,永輝超市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收299.48億元,同比下降20.73%;歸母淨利潤爲-2.41億元,同比由盈轉虧,虧損增加5.16億元。

對於收入下滑的原因,永輝超市稱,主要是由於公司2024年下半年開啓整體戰略與經營的深度轉型工作,關閉長期經營虧損門店以及門店調改期歇業等因素所致。雖然調改門店收入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加,但無法彌補因關店產生的收入下降。

淨利潤下滑歸因於四方面:整體銷售規模的減少;公司商品供應鏈的改革,完成了大量供應商及商品的升級汰換,因此短期內承受一定的毛利下降;報告期內綜合毛利率爲20.80%,較上年同期下降0.78%,報告期內關閉227家虧損門店,閉店過程中產生一定的租賃及人員賠償、商品出清和資產報廢等成本費用;公司持有的 Advantage Solutions 股票本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爲-1.84億元。

在此之前,永輝超市已經連續虧損4年。根據永輝超市財報,2021年-2024年,永輝超市營收一路下滑,分別爲910.62億元、900.91億元、786.42億元、675.74億元,同比下滑2.29%、1.07%、12.71%、14.07%;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39.44億元、27.63億元、13.29億元、14.65億元,總虧損額超95億元。

永輝超市從2024年5月開始學習胖東來模式,今年8月26日,北京石景山魯谷店自主調改後重新開業,至此永輝全國調改店總數近170家。永輝方面透露,在北京開業滿3個月的穩態調改店均已進入盈利階段。

過去一年多來,永輝超市在全國各地的調改門店關注度一直相當高。其調改主要涉及賣場環境、商品結構、服務細節、員工成長等方面。從購物體驗的角度,永輝超市確實有不小變化。同時進行的還有供應鏈改革,聚焦核心大供應商,去除中間商的加價。永輝超市在半年報中稱,公司堅定“胖東來模式”和品質零售的戰略方向始終不變,打造更適合中國主流家庭的國民超市。

名創入主後資產負債率創中報新高

除“學習胖東來”調改,永輝超市的股權、人事變動也引發多方關注。2024年9月,名創優品通過子公司駿才國際入主永輝超市,成爲控股股東。截至2025年上半年,駿才國際持股29.40%,而創始人張軒鬆、張軒寧兄弟分別持股8.72%、7.00%,其中部分股份分別處於質押、凍結狀態。

今年3月,永輝超市換屆選舉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被提名進入董事會,而永輝超市原董事、CEO李鬆峰未進入董事名單。永輝超市當時還宣佈,爲加快公司改革轉型步伐,擬正式成立改革領導小組,統領公司改革轉型工作,由葉國富擔任組長。而董事張軒寧對該議案投出了一票反對票,理由爲“當前高級管理議案中,未涉及CEO安排,這令人深感憂慮”。他認爲,在董事兼CEO李鬆峰任職期間,帶領團隊深入學習胖東來模式,併成功在全國推廣永輝品質零售店,這一舉措在市場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不僅深受廣大用戶的青睞,也贏得了公司員工的愛戴。緊接着,永輝超市再發公告稱,鑑於公司第六屆董事會暫未聘任CEO,爲確保公司規範運作、保障公司日常經營管理事項順利開展,董事會授權公司改革領導小組代行CEO職責。

在葉國富帶領下的永輝超市,持續推進門店調改,同時面臨着不小的財務壓力。202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永輝超市資產負債率爲88.2%,創下了自2010年上市以來的同期新高,其中,2024年12月31日全年的資產負債率爲89.9%。截至上半年末,永輝超市的短期借款高達39.89億元,應付賬款達60.92億元,其他應付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則分別爲15.4億元和13.46億元。

公開報道顯示,葉國富認爲供應鏈改革是其轉型過程中的重點,也是影響其利潤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2025年3月底,在永輝超市全球供應商大會上,葉國富提出了“去KA立CA”戰略,以此優化供應商結構。KA(大客戶)模式下的零供關係本質是“分利”,在CA(用戶)戰略下,砍掉了中間商賺差價的環節,通過裸價直採、聚焦核心大單品,將供應鏈重心逐步轉向了用戶需求。2025年上半年,永輝超市完成了大量的供應商及商品的升級汰換,短期內綜合毛利率20.80%,同比下降了0.78%。業內有觀點認爲,永輝目前正在面臨供應鏈改革陣痛:推行裸採模式(取消中間費)精簡50%供應商,雖優化了商品結構,卻使 “收租” 性質的服務業收入大降40%至14.4億元,毛利承壓。

專家稱“學習胖東來”不是簡單照搬

資深連鎖產業專家、和弘諮詢總經理文志宏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胖東來給永輝帶來的是傳統商超升級變革的一種模式,以及胖東來的品牌效應。“它的模式主要是在於商品結構的優化調整,更加強調商品的差異化,滿足顧客的需求。第二是服務和環境的改善,從顧客角度出發,背後是超市的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的變革。”調改門店一開業就很火爆,與胖東來的品牌效應有一定的關係,“因爲品牌效應,周邊的消費者對其會有期待,甚至有的人不遠百里去購物。”

文志宏同時提到,“學習胖東來”不是簡單地在前端商品、服務、環境等方面照抄照搬,更深層次的是需要對供應鏈的模式和機制進行變革,同時在組織上進行變革。“‘胖東來模式’提高了國內傳統商超的商品和服務水平。”這一模式讓消費者能夠得到更好的體驗、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服務。“真正以顧客需求爲導向,通過不斷創新爲顧客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和服務,這是傳統商超實現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但業內也有一些質疑聲音,比如學習胖東來服務、引入胖東來產品等方式引發的同質化問題。對此文志宏認爲,胖東來模式強調的恰恰是差異化,這個差異化首先是強調商品上的差異化,包括自有商品等。學習者不是簡單地在表面上去模仿或直接照抄胖東來,而是要理解胖東來背後的創新理念和方法,即真正圍繞顧客的需求塑造差異化的商品和服務,要結合自身和區域特色,進行商品和服務上的創新,這樣才能避免同質化。

面對電商衝擊疊加線下零售業態的不斷創新和分化,傳統商超近年來持續轉型。“這麼多年傳統商超的轉型還未走出一條真正成功的道路。”文志宏認爲,在當下市場環境中“胖東來模式”是傳統商超升級變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比較可靠的方向,可能會有更多的商超“學習胖東來”。

但即便是永輝超市等行業龍頭“學習胖東來”,要實現整體的供應鏈變革、組織變革,過程也非常艱難,面臨很多挑戰,要有很大的付出。調改門店營業收入提高了,但利潤可能並沒有提高,因爲整體的系統變更沒有完成。“只有整個供應鏈模式完成變革,有足夠的規模效應後,才容易實現盈利,才說明這種調改轉型是成功的。”

新京報記者 張潔

編輯 王琳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