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改先鋒”永輝超市半年鉅虧2.4億
永輝超市2025年半年報揭曉,儘管“胖東來模式”調改門店已超百家,但仍難抵消整體收縮帶來的業績缺口。
上半年淨虧損2.41億
8月20日晚,永輝超市發佈2025年半年報:當期營收299.48億元,同比下滑20.73%;歸母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盈利2.75億元轉爲虧損2.41億元。
公司給出的虧損原因有四:
總體銷售規模下滑;
商品供應鏈改革導致毛利短期承壓,綜合毛利率20.80%,同比下降0.78個百分點;
期內關閉227家虧損門店,產生租賃、人員賠償及資產處置等一次性費用;
所持Advantage Solutions股票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84億元。
8月21日上午的業績說明會上,投資者關心是否會被ST。董秘黃曉楓迴應:“公司具備持續經營能力,不存在ST風險。”財務總監吳凱之補充,由於閉店集中,2025年全年收入預計低於2024年,但持續經營門店經過調改後,下半年銷售有望同比明顯回升;儘管全年盈利仍將承壓,第四季度起預計顯著改善。他透露,已完成的調改門店銷售大幅提升,且進入穩定經營期的門店已實現盈利。
董事長張軒鬆表示,閉店和調改正按計劃推進,公司現金流足以覆蓋轉型所需,同時擬通過定向增發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永輝超市已連續四年虧損:2021至2024年分別虧損39.44億元、27.63億元、13.29億元、14.65億元,2024年虧損額較2023年略有擴大。
走上“胖東來化”調改之路
儘管永輝超市已連續多年虧損,爲“自救”,它於2023年下半年開始全面學習胖東來。
2024年5月,永輝正式啓動“胖東來化”調改。官方數據顯示,到6月26日,全國已有112家門店完成調改並重新開業,並計劃趕在2026年春節前把調改門店擴大到300家。
這場聲勢浩大的“胖改”背後,名創優品是關鍵推手。2024年9月,名創優品豪擲62.7億元收購永輝29.4%股份,成爲第一大股東。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親自掛帥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並放話:“胖東來模式是超市的唯一生路,不調改就是死路一條。”他立下軍令狀,要在2026年把永輝全部門店改造完畢。
從已公佈的數據來看,調改確實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日均銷售額和客流量雙雙飆升。首店的成功讓永輝信心倍增,隨即在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瀋陽等11個核心城市加速鋪開。6月13日,第100家調改門店在南京江寧萬達廣場亮相;到6月30日,調改門店總數已達124家。
調改之所以能提速,關鍵還是“療效”顯著。截至2025年一季度,41家調改已滿3個月的“穩態門店”,累計盈利7472萬元,平均每家店每月淨賺超過60.75萬元。個別門店的銷售額甚至翻了6倍,例如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和福州奧體店。
那麼既然調改效果較好,爲何整體業績仍未扭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已調改的124家門店僅佔永輝534家門店的23%,遠未形成規模效應,還算不上公司的“基本盤”。永輝對此早有預判,已規劃在2026年春節前將調改門店擴大到300家。屆時,調改門店數量將首次過半,對整體業績的支撐作用纔會真正顯現。
供應鏈亟待優化,食安成痼疾
除了表面上的業績下滑,永輝超市還面臨着更多深層弊病。其中,採購體系管理混亂被視爲永輝超市的一大痛點。
在今年3月永輝超市年度供應商大會上,葉國富就提出要大力優化供應鏈。7月,永輝超市發佈致供應商夥伴的一封公開信,呼籲攜手共建陽光供應鏈,着力構建更高效、更透明、更具競爭力的新型供應鏈體系,向腐敗和潛規則宣戰。同時設立供應商財務結算專線,對供應商財務結算執行“不拖、不卡、不刁難”策略。
一食品供應鏈人士提到,“2022年我的產品要進彩食鮮(永輝超市旗下的食材供應鏈品牌)渠道,提交資料後被各種卡,各種要錢,估計是爲了保護原有的供應商。”在該人士看來,永輝超市開始對採購方面進行改革,或是因爲也意識到其中的腐敗。
食品安全問題也一直是永輝超市的痼疾,令其成爲食品安全黑榜上的常客。今年8月初,有網友發視頻稱,在永輝超市合肥東風大道店內的蛋撻上看到蟑螂爬過。
據瞭解,該店是安徽省內胖東來調改的第一家永輝超市門店,於2024年9月1日正式開業。其後據媒體報道,當地市場監管局撮鎮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表示,涉事店鋪已經安排消殺,後續市場監管所也會責令其改正並進行下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