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嚴重、文化標準差異 陸廠承認:出口轉內銷「非常困難」
▲第23屆汕頭澄海國際玩具禮品博覽會。(圖/CFP)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中美關稅戰影響大陸製造業,官方積極推動「出口轉內銷」策略,不過大陸多家中小企業坦言,由於大陸市場飽和、「內卷」極爲嚴重,加上海內外的市場喜好、文化標準不一,出口轉內銷「不是想轉就能轉」。
香港《明報》報導,在「中國玩具禮品之都」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專門製造嬰幼兒玩具的劉先生,近年積極開拓內銷市場。不過他坦言,驟然把外貿產品轉向內銷,對消費類產品非常困難,關鍵是如今大陸市場喜好與國外有很大差異,譬如顏色、款式等方面。
劉先生說,大陸競爭激烈,消費者貪新鮮、要求高,產品款式要變化很快才能競爭市場;反倒外國人目前潮流變化沒那麼快,外貿單有時簡單一些。
「國內經濟也不好,消費降級,如果外貿加入內銷市場,肯定會加劇內銷內卷」,劉先生也認爲,外貿轉內銷會衝擊大陸市場,但相信距離衝擊還有些時間,因外貿商需重新設計商品,適應市場,他要做好應對準備。
對於大陸市場的內卷,從事電商的陳先生提及,外貿轉內銷非常困難,比如外貿衣服的款式、體型並不太適合中國人,特別是大尺碼時裝更難轉向內銷,「東西方體格不一樣,比如鞋子,鞋楦也不一樣」。
陳先生還說,有時大陸產品的標準比外國嚴格,外貿貨未必能在大陸銷售。且一些廠商專門做定製產品,比如有服裝廠長期做供應美國體育賽事的周邊產品,在大陸找不到客戶。
代工生產毛絨玩具的中小型廠東謝先生,暫時也沒考慮轉內銷市場,理由同樣是大陸市場飽和,「內卷」太嚴重。
據報導,澄海是大陸玩具產業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生產和貿易基地,產出大陸近50%的塑膠玩具產品,涵蓋嬰童用品、積木、遙控等全種類。2024年澄海地區GDP爲人民幣605.82億元,規模以上玩具創意產業產值逾人民幣1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