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走不遠、高關稅難逃 陳燕木:選臺商百大品牌轉拓展陸內銷
▲大陸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兼內銷拓展工作委員會主委的陳燕木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成都報導
2025年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四川交流會今(22)日在成都市舉行,來自兩岸嘉賓、臺商臺企等共400多人蔘與。受到美國關稅貿易戰影響,許多在陸出口型臺商衝擊巨大,未來該如應對與轉型?大陸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兼內銷拓展工作委員會主委的陳燕木指出,「建議者做出口的臺商必須回到大陸做內需市場,生產線搬到哪都一樣,到非洲也沒用!」早在關稅戰開打之前,他與臺企聯舉行「首屆臺商百大名品品牌」,目前已有130多家廠商完成報名,預計今年6月公佈選拔結果,正好幫助臺商拓展大陸內銷市場。
本屆「川臺會」大陸方面出席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曉暉、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施小琳、四川省副省長李文清、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國臺辦主任宋濤、國臺辦經濟局局長彭慶恩、國臺辦宣傳局局長陳斌華、四川省臺辦主任劉曉晨等人;臺灣方面出席有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秘書長尹啓銘、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張漢文、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等多位各省臺商會長代表出席。
談及關稅戰不只衝擊全球,尤其在陸做出口的臺商也受到很大影響,大陸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兼內銷拓展工作委員會主委的陳燕木今接受媒體聯訪也指出,「臺灣、美國、中國大陸的三角關係, 讓所有臺商腳踏三條船,是優勢也存在不確定風險。
陳燕木語重心長的說,「如今美國高關稅來臨,我們也逃不走,只有中國沒有關稅,我們在本地做銷,本地收人民幣就沒有關稅的問提。」
陳燕本身運時通傢俱控股集團董事長,兩名兒子也開始二代接班,20年前,他做美國、德國的品牌牀墊,截至目前在大陸有2000家店,80%內銷,20%出口,10年前開始幾乎沒有美國的訂單,轉向做東南亞與日本訂單。他的戰略就是,「不要過度依賴美國或任何一個地方市場,必須也要做內銷。」
陳燕木說,「兩年前,臺企聯也發現大陸臺商以出口爲導向,這條路走不遠,必須回到大陸來做內銷,做內需市場爲轉型目標。」早在去年10月底,大陸全國臺企聯發文給152個臺商協會,舉辦首屆「臺商百大名品品牌」,主要行銷大陸內需市場。
沒想到,品牌還在選拔中,中美第二波貿易關稅戰開打。陳燕木說,「我們要選出臺商百大品牌,3月已經完成甄選,共有130多家企業完成初步報名。未來,我們要用品牌b做市場區隔,做出差異化,讓臺商品牌跟大陸本地的品牌做區隔,目標是中高位品牌,要有品質,價格好。」
陳燕木也分析,中國大陸有14億的人口,擁有6300萬中高階消費人口,70個城市都是GDP所得比較高。未來臺企聯提供各種通路,幫助行銷臺商產品,取代流失的美國市場,出口轉外銷。
他還提出自己自創「2526」大陸臺商在陸成功密碼。陳燕木說,「大陸中高階市場6.3億人是美國是3.3億人的兩倍,日本1.26億人口的5倍,也是臺灣2300萬人的26倍,2倍美國市場,5倍日本市場,26倍臺灣市場,就是『2526』成功密碼,也大陸臺商要走入內需市場的一個法寶。」
▲2025年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四川交流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陳燕木也說,自己早就預測美對臺30年前「301法案」,用匯率的操縱讓臺企出走家鄉,前進大陸跟東南亞發展代工產業。許多加工型的產業的臺商臺企,爲了避免關稅,一直尋找降低成本,以及拿到訂單創造利潤,「無形之間成爲逐水草而居的動物,哪裡生產要素便宜就往哪裡走,今天已經不存在了!」
但這樣經營會長久嗎?他繼續舉例,五年前,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時,對大陸加工型的產業,採取從18 %到25%懲罰性關稅,許多臺商不得已進行二次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避開高關稅以及分散風險,如今川普重返白宮對各國課高關稅,臺商還能搬到哪裡去?
陳燕木說,臺商以往哪裡便宜往哪裡走,美國第一波對華家加徵高關稅,把生產基地往東南亞移動,現在美國連東南亞都一起封殺,甚至擺明圍堵大陸「洗產地」,把後面的路堵住了。
陳燕木也再次直言建議,臺商應該要變成「會紮根的植物,發展綠地產業,享受當地的陽光跟投資的優惠政策,過去臺商地就全球化,現在是本土化,走入大陸內銷當作策略,面對這麼大的市場,臺商不能再以勞動力做出口,這個已經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