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丨當“世界工廠”遇上DeepSeek,東莞AI大模型生態該如何建?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程浩 東莞報道

日前,刷屏社交媒體的“小藍鯨” DeepSeek正式登陸東莞。作爲東莞市首個面向人工智能業務的城市級大模型中心,東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完成DeepSeek-R1 671B滿血模型的部署,將於近期開服上線。

按照規劃,東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將依託華爲的軟硬件基礎底座,將重點面向製造業企業提供普惠、易用的“算力+大模型”服務,賦能傳統產業、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

就在一個星期前,東莞以市政府一號文瞄準“人工智能+先進製造”新賽道,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作爲人工智能的核心引擎,此次DeepSeek的接入大模型,爲東莞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提供一種新的可能。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東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計劃通過模型蒸餾、微調等技術,整合盤古大模型的行業經驗與DeepSeek的高效低成本優勢,推動在智能質檢、工藝設計等製造領域形成的一批智能場景落地,推動AI技術更深層次賦能東莞製造業。

面對當前大模型競爭已進入以應用落地、效率優化、生態共建爲核心的新階段,在這場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中,“世界工廠”東莞也在加快推進頂層設計,探索自身的AI大模型差異化發展道路。

東莞AI大模型創新生態雛形顯現

近日,東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即將開服上線,企業登錄東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即可享受DeepSeek-R1 671B滿血版服務,該中心將支持企業構建基於NLP的場景應用,也爲用戶提供了強大的人工智能應用開發能力。

爲何東莞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接入DeepSeek?數據科學家、廣東先知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餘暘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DeepSeek作爲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將高效低成本解決企業面對人工智能“不敢用、不想用、不會用”的問題,進一步降低企業使用大模型的技術門檻,並在垂直細分領域實現數據和大模型的協同創新,幫助企業實現提質增效。

“我們在做工業產線的狀態評估、效率檢測和產品良率檢測時,會發現東莞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各種工業場景的數據都很分散,場景呈現碎片化,DeepSeek的接入以技術賦能加速工業場景智能化升級,讓生產效率更高、應用場景滲透更深、成本也更便宜。”餘暘說。

在東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盤古大模型憑藉其深厚的行業積累和行業實踐,爲DeepSeek在東莞的場景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DeepSeek則以其先進的蒸餾技術和高效推理能力,助力盤古大模型提升模型性能。雙方強強聯合,不僅優化了模型的訓練效率,還實現了知識的高效遷移,讓智能更貼近實際應用,爲行業帶來全新突破。

事實上,無論是技術演進還是應用升級,當前大模型的發展仍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變革的本質——算法、數據、算力三大核心要素。

透過2025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圍繞智能算力、工業數據和模型算法三大關鍵要素,可以窺見當前東莞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生態的“雛形”。

在算力佈局方面,東莞將構建“1+1+N”算力供給體系,打造人工智能算力底座。具體來看,東莞將在濱海灣新區打造全市算力統籌服務平臺,在松山湖團泊窪基地部署建設100P智能算力的東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統籌調度三大運營商及鵬城雲腦等市內外N個智算資源,加快開發製造業垂直領域大模型和企業場景應用模型。東莞將設立最高5000萬元的算力券,進一步降低企業、高校院所智能算力使用成本。

數據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養料”。在數據方面,東莞在2024年先後引進了廣州數據交易所(東莞)服務基地、深圳數據交易所東莞工業數據要素服務工作站等平臺機構,圍繞“8+8+4”重點產業鏈,計劃到2027年建成不少於6000個節點的工業邊端智算網絡,培育東莞工業數據要素市場,形成工業大模型+高價值工業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

深圳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王冠表示,通過“大模型+小模型”的協同工作模式將逐步推動人工智能在東莞製造業廣泛應用,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更好支撐基礎級智能工廠梯度躍升。

拓斯達是廣東省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鏈主”企業。2024年,拓斯達推出“感-算-控”一體化的新一代X5機器人控制平臺,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與工業場景的深度融合。目前基於雲邊端架構的AI大模型+機器人技術已在分揀、碼垛、裝配、輔助創作等多個場景應用落地。

在算法方面,東莞重點推進工業垂直領域模型創新應用,建設工業垂直領域模型算法超市,設立最高1500萬元的模型券,支持企業基於大模型底座框架進行二次開發和應用推廣,開發不少於3個製造業基礎大模型、15個垂直領域大模型、200個“兩高”工業小模型、工業APP或工業智能體。同時,將給予最高4000萬元支持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等組建人工智能領域創新聯合體,開展大模型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

“當前,大模型應用正在轉變爲生產力工具,賦能千行百業。東莞天然的製造業基因加上當前人工智能政策先行的槓桿作用,將推動東莞工業領域垂直大模型出現爆發性增長。”餘暘說。

以“場景育模型”探路差異化發展路徑

當前,全球技術創新步入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大模型逐漸成爲產業新型基礎設施,加速轉動商業化應用齒輪。在“智能移動終端之城”東莞,華爲盤古大模型、vivo藍心大模型和OPPO安第斯大模型相繼宣佈接入DeepSeek-R1,以自研模型和DeepSeek深度融合實現更底層協同。開普雲、東莞證券等東莞上市企業宣佈已完成接入部署和測試。

當記者向DeepSeek詢問東莞的未來,這個最近大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給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回答——從“世界工廠”轉向“AI智造方案輸出地”。

作爲製造業大市,東莞擁有22萬家工業企業,爲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此前已在決策式工業人工智能和小模型領域已形成深厚基礎。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截至2024年12月,東莞已有OPPO和維沃2家企業的大模型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即OPPO安第斯大模型和vivo藍心大模型。近年來,華爲雲城市AI大模型中心、百度智能雲(東莞)人工智能產業基地相繼落戶東莞,盤古、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爲東莞企業提供開箱即用的模型服務。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東莞擁有人工智能企業超500家,人工智能產業及相關領域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元,初步構建起涵蓋智能終端、工業模型、機器人、計算機視覺等較多門類的產業佈局。從細分領域來看,智能消費和設備製造領域超800億元,人工智能軟件開發領域超350億元,主要集中在終端產品應用領域。

當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爲全球科技競爭的核心賽道。在這場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中,以杭州和成都爲代表的城市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杭州依託先發優勢和政策創新,率先形成產業生態;而成都則以行業場景爲突破口,展現出差異化競爭力。

從大模型發展路徑來看,相較而言,杭州的大模型發展主要依託頭部企業或鏈主企業,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推動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而成都則更注重場景應用,聚焦垂直領域的深度挖掘,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餘暘介紹,東莞具有深厚的製造業基因,以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著稱,和北京、杭州等城市相比,東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破局之道在於垂直深耕,場景落地是關鍵。“作爲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節點城市,東莞的核心功能定位爲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有了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科技創新之後,一旦先進製造的核心應用場景需求被激活,東莞人工智能大模型將像雨後春筍一樣密集涌現、茁壯繁榮。”

在業內專家看來,當前大模型競爭已進入以應用落地、效率優化、生態共建爲核心的新階段,大模型技術路徑的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深度滲透、商業模式的加速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從通用能力向行業專用能力的延伸。

餘暘表示,在構建大模型產業生態上,東莞應以“場景需求培育大模型”爲發展思路,聚焦垂直領域應用需求的深度挖掘,重點發力行業大模型,打造定製化解決方案,構建行業大模型“矩陣”,推動大模型賦能東莞千行百業,從而在競爭中佔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