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主題前瞻】頭部大模型持續迭代,業內人士稱該行業正加速爆發
【今日導讀】
【主題詳情】
頭部大模型持續迭代,業內人士稱該行業正加速爆發
據中國信通院,爲推動多模態智能體發展向深向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依託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和應用評測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和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智能體創新與應用委員會,聯合螞蟻集團、百度、華爲等四十餘家單位共同編制了《多模態智能體技術要求》。爲進一步推動多模態智能體技術研發,助推多模態智能體相關產品和服務落地,中國信通院現正式啓動可信AI多模態智能體首批評估工作。
興業證券表示,自7月以來,頭部大模型迭代加速,包括Grok4、KimiK2、GLM4.5,以及本週的Genie3、GPT5。從大模型的進化趨勢來看,開源、低成本、低幻覺、多模態正成爲主要特徵,有望加速AI應用的落地。隨着大模型的進化,以及頭部用戶數據治理的推進,Agent正加速爆發。
上市公司中,賽意信息於2023年推出AI智能體中臺“善謀GPT”並持續迭代更新版本。爲推動AIGC與企業的融合,賽意·穀神平臺於2024年底對善爲·LCDP低代碼開發平臺進行了相關升級。此次版本升級,公司將AI能力嵌入善爲·LCDP低代碼流程引擎,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流程AIAgent,可根據企業業務需求和歷史數據,自動推薦最佳的流程設計方案,幫助企業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提高流程設計的準確性和效率。金財互聯與H公司合作的“欣智悅財稅大模型”採用開放式架構設計,結合公司財稅產品和開放平臺,構建財稅AIAgent智能體,爲企業提供智能諮詢、風險檢測、智能開票、智能算稅、智能經營分析和財稅資訊推送等服務,助力企業實現“合規、減負、增利”。科藍軟件魔聚平臺作爲AI智能中樞,已經基於MCP協議研發了智能體通訊組件、多智能體協同服務組件,並可以同步支持A2A協議,未來也將持續基於前沿AI技術進行相關研發升級,以保持產品先進性。
2025中國算力大會將於8月22日至24日在大同舉行
據媒體報道,2025中國算力大會將於8月22日至24日在大同舉行,本屆大會以“算網築基 智引未來”爲主題。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在用算力標準機架達1043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48 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
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未來兩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保持高速增長。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算力市場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同比增長36.2%。中金公司指出,大模型行業領軍者正通過技術迭代及客戶黏性,使得追趕者不得不進行“算力搶籌”來避免被時代淘汰。北美模型更新迭代+推理應用落地已在當下模型代際上實現初步閉環,算力在後GPT-5時代依然爲“硬通貨”。
公司方面,數字認證創新推出“鯤密”密碼算力平臺,它基於國產信創CPU芯片的可信執行環境(TEE),是軟件定義的創新密碼算力架構,具有內生、敏捷、分佈式、柔性四大特徵,可以實現統一密碼算力調度、軟件實現密碼管理、密碼能力全面服務化,在邊緣計算、隱私計算、雲密碼服務、數據安全、密碼合規改造等業務領域具有豐富的創新應用場景。中科金財探索發展算力中心建設、算力中心改建、算力部署、算力調優、算力中心維保等服務。公司聯合阿里雲率先發布基於阿里雲APG服務器的金融行業一體機解決方案,並已在多家金融機構落地,以低成本、高性能的算力賦能企業級客戶,顯著降低AI應用門檻。針對國內信創需求,公司與華爲、新華三、海光信息、浪潮等國產廠商建立合作,爲客戶提供算力綜合服務。
鴻蒙生態快速發展,鴻蒙5終端突破1000萬
近日,餘承東參加《對話》欄目。節目中,餘承東表示,鴻蒙5終端突破1000萬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國家需要一個領先的操作系統,這是我們國家信息技術設施安全的一個保障。針對鴻蒙生態的快速發展,他表示,鴻蒙一定是聽勸的,會把大家的期望、大家的期待都變成美好的體驗。將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終端都能跑鴻蒙,希望攜手更多中國應用出海,通過鴻蒙框架走向世界。
自2023年9月25日,鴻蒙應用正式啓動以來,鴻蒙原生應用持續更新,截至目前已有超3萬個鴻蒙應用和元服務在開發/更新中,其中TOP5000應用已實現覆蓋,可滿足用戶99%的使用時長。長江證券宗建樹認爲,隨着鴻蒙6操作系統的發佈,鴻蒙操作系統持續演進,並帶動其原生應用生態加速建設。有望吸引更多開發者及廠商加入鴻蒙生態,形成正向循環,促進鴻蒙生態加速發展。
上市公司中,華盛昌加入華爲鴻蒙生態的千帆計劃,開啓了與鴻蒙系統的深度合作之旅。公司成爲全球首批鴻蒙原生開發者,並獲得首批鴻蒙應用開發者專業證書。榮科科技正全面加速與鴻蒙系統的適配工作,旗下子公司神州視翰已開發出首款適配鴻蒙OS的血透系統。
OpenAI擬投資腦機接口公司Merge Labs
據報道,SamAltman參與投資的大腦芯片公司Merge Labs考慮涉足基因療法。如果奧爾特曼通過Merge Labs開始涉足腦機接口領域,他的對手又將是馬斯克。目前,Neuralink公司正研發腦機植入物,短期目標是治療疾病,長期是提升人類能力。與埃隆·馬斯克旗下比較出名的Neuralink不同的是,Merge Labs探索的是通過基因療法改造腦細胞,以打造性能更優的植入設備。
當前腦機接口技術受到各國尤其發達國家的普遍重視,美、歐、日、韓等都在加速相關政策佈局。據麥肯錫估算,預計在2030-2040年,全球腦機接口在醫療領域應用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0億-1450億美元。上海證券醫療器械團隊認爲,腦機接口行業適合中長期佈局,需重點關注應用場景拓展、技術迭代及穩定性、市場需求及量產能力等要素。關注核心技術突破方向如信號獲取、通道數提升等,跟進行業研發及產品推新,銷售渠道拓展情況。
上市公司中,博拓生物通過子公司投資了杭州青石永雋,首款產品通過裝備AI算法的三類有源植入醫療器械,爲患者提供因人、因病、因時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並通過手術方式將電極植入患者大腦皮層,接觸腦組織傳遞神經信號,通過植入式腦深部神經刺激(DBS)精準刺激靶點進而達到重大疾病的治療目的。翔宇醫療的下肢反饋康復訓練系統,通過捕捉癱瘓患者的運動意念,將運動意念與機器結合,激發神經重塑,幫助癱瘓患者重新站立,目前已有腦機電方面的產品10餘項。
這類產品有望在數據中心細分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機構指出,銅連接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高,ASIC市場加速AEC需求爆發,目前800G AEC正逐步批量,上游 112G高速線纜受益,有望再造一個銅連接市場。
AEC(Active Electrical Cable,有源銅纜)是一種使用窄口徑銅線製造的銅纜,兩端配備了符合行業標準的連接器。與傳統的無源銅纜(DAC)相比:AEC的重量和體積減少了75%。在800G速率下,AEC的彎曲半徑更小,傳輸距離更長。與主動光纜(AOC)相比:AEC的功耗減少了一半。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總擁有成本(TCO),與光學解決方案相比,成本節省接近65%。開源證券指出,展望未來,隨着AI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數據中心算力需求的持續增長,AEC有望在數據中心內部高速短距連接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時也爲我國算力產業鏈的發展注入活力。
上市公司中,兆龍互連憑藉在高速電纜領域的技術積累,已成爲國際頭部互聯方案商在有源電纜(AEC)領域的核心合作伙伴。沃爾核材的高速通信線可廣泛應用於AEC(有源銅纜)、DAC(無源銅纜)。公司多通道1.6T高速通信線已完成重要客戶的驗證。瑞可達自2024年開始佈局AEC產品,包括但不限於獨立開發或合資合作等多種模式。
隨着AIDC成爲算力設施發展必然趨勢,該技術從可選變爲剛需
近日,OpenAI首席執行官SamAltman表示,他希望在未來投入數萬億美元用於開發和運行人工智能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
東方證券表示,隨着生成式AI橫空出世,傳統的通算中心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AI算力需求,智算中心(AIDC)成爲算力設施發展的必然趨勢,配套的散熱需求也將隨之增長,風冷技術已難以滿足當前高功耗芯片及機組的散熱需求。除英偉達外,谷歌、微軟、Meta、華爲、阿里等國內外雲廠商均引入液冷技術方案。隨着液冷技術從可選變爲剛需,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預計2026年全球數據中心液冷滲透率將提升至30%左右。
上市公司中,祥鑫科技將圍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進行產業佈局規劃,將逐步擴展低空經濟、液冷服務器、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業務,目前已與相關業務板塊的客戶進行了接洽。公司爲H客戶配套供應通信、數據中心、智能汽車、液冷超充、光伏逆變器及儲能等產品。中鼎股份子公司中鼎流體及中鼎智能熱系統主導熱管理系統總成業務的發展,積極佈局熱管理系統總成及核心零部件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已推出系列化儲能液冷機組、超算中心浸沒式液冷機組、熱管理控制器、溫壓一體傳感器、冷媒流道板等產品。領益智造關注GPU、CPU、光模塊、服務器等領域的散熱產品合作機會。公司已爲AMD等國際客戶批量出貨散熱模組,也已全面具備CDU、液冷模組、液冷板、空冷散熱模組、熱管、均熱板、石墨片等產品及系統性散熱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能力,相關業務正在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