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癌藥預算50億 新藥恐卡關

健保署長石崇良(見圖)指出,新藥納入暫時性支付後,會有請款、結帳、採購時間,今年上半年支出少,加上與廠商議價,實際支出的金額與檯面上有落差。今年使用的金額約有一半,累積至明年會有70~80億,仍有空間收載新藥。圖爲共創癌症新藥基金永續願景論壇。(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主計總處21日公佈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115年度編列50億元,連同114年度50億元,合共挹注100億。外界憂明年僅50億元,只夠付今年通過的新藥,會壓縮接下來要進的新藥。健保署表示,今年剩餘的預算會累積至明年,仍有空間收載新藥。病友團體則呼籲政院,把預算補足至100億。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辦公室主任丁旗源表示,明年所編的50億元,頂多只夠付今年通過的這些新藥,實務操作會不夠,因爲好的藥,醫院進藥速度會加快、用量會愈來愈大,金額只增不減。這會造成排隊中、尚未審議的新藥,恐怕得再多等1~2年。這樣的預算規模不符合期待,也不符醫藥界實際狀況。

檢視暫時性支付的專款,今年截至8月1日,共收載9款藥品,分別有多發性骨髓瘤、非小細胞肺癌、早期乳癌、腸癌、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等,支用約22億,全年則約35億左右,還不包括排隊等待送件的新藥。

臺灣癌症基金會總監馬吟津表示,總統曾提出2030降低三分之一癌症死亡的政見,這是個很了不起的承諾。爲讓政策與總統的政見對齊,希望明年的預算不要只有50億,而是加上今年餘額後,補至100億。另也建議衛福部公佈未來5年前瞻性評估的名單,以利預估病友人數、財務缺口,讓社會一起監督。

健保署長石崇良迴應,新藥收載後,會有請款、結帳、採購的流程,今年上半年支出很少,健保署會議價,看緊荷包的每一分錢,因此預算的使用和大家實際上看到的金額會有落差。明年50億預算,加上今年剩餘的預算,約有70~80億,仍有空間收載新藥,癌症新藥基金是慢慢疊上去的,未來在穩定情況下,也會維持100億或以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