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癌藥預算50億 外界憂新藥進不來 健保署迴應了

健保署長石崇良迴應,新藥納入暫時性支付後,會有請款、結帳、採購時間,今年上半年支出少,加上與廠商議價,實際支出的金額與檯面上有落差。今年使用的金額約有一半,累積至明年會有70~80億,仍有空間收載新藥。(本報資料照)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21日)公佈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的衛福經費,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115年度編列50億元,連同114年度50億元,合共挹注100億元。因新藥暫時性支付以2~3年爲原則,外界擔憂明年預算與今年相同,將影響新藥收載。健保署長石崇良迴應,新藥納入暫時性支付後,會有請款、結帳、採購時間,今年上半年支出少,加上與廠商議價,實際支出的金額與檯面上有落差。今年使用的金額約有一半,累積至明年會有70~80億,仍有空間收載新藥。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辦公室主任丁旗源表示,今年運用的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到7月底已核有5款新藥,分別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Elrexfio、Tecvayli(0501通過)、非小細胞肺癌、早期乳癌及大腸直腸癌的Keytruda(0601通過)、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Tecentriq(0601通過)、有併發症的叢狀神經纖維瘤Koselugo。這幾款新藥全年度所需藥費至少達32.77億元以上,若加上在排隊待審的新藥,今年的50億隻是勉強夠用。

丁旗源說,一旦納入新藥基金給付,依照「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原則」第11點,協議有效期間以2至3年爲原則,最長不得超過5年。明年所編的50億元,頂多只夠付今年通過的這些新藥,實務操作應會不夠,因爲好的藥,醫院進藥速度會加快、用量會越來越大,金額只增不減。這會造成排隊中、尚未審議的新藥,恐怕得再多等1~2年。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表示,賴總統在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中承諾癌症新藥基金是每年50億元,2026年達百億規模,從政院拍板的預算可看到賴總統信守承諾,基金已達百億。然而,目前也有基金不夠支付新藥的疑慮,賴總統曾承諾「用多少、補多少」,呼籲挹注資源到癌藥基金。

對於新藥收載的疑慮,石崇良迴應,今年預算50億元,新藥收載後,會有請款、結帳、採購的流程,整個上半年支出很少,真正請款出去的約有一半。雖然新藥一直在通過,但健保署會議價,看緊荷包的每一分錢,因此預算的使用和大家實際上看到的金額會有落差。

石崇良表示,明年50億預算,加上今年剩餘的預算,約有70~80億,仍有空間收載新藥。癌症新藥基金是慢慢疊上去的,未來在穩定情況下,也會維持100億或以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