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塌房”,消費者爲何“護短”? | 人民銳見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近期,媒體曝光,蜜雪冰城的店員用隔夜檸檬和橙子切片製作飲品,後廚也存在其他衛生問題,執法人員隨即對涉事門店立案調查。對此,有網友覺得食品安全是商家底線,出了問題就應嚴懲。但還有大量網友卻選擇原諒,甚至開始護短,“這麼便宜,沒想到用的竟是真檸檬”“隔不隔夜都是小節”“不是檸檬隔夜了,而是我去晚了”。
因食品安全問題“塌房”,卻被消費者“護短”,蜜雪冰城可謂前無來者。爲什麼?
首先可以明確一點,塌肯定是塌了一點。確保入口的東西乾淨、衛生,是餐飲從業者必須堅守的底線。蜜雪冰城有門店沒做好,捱打就要立正。消費者護短,絕不是說因爲產品便宜,就能“一俊遮百醜”。恰恰相反,大家有這樣的共識:舌尖上的安全,再怎麼強調、再怎麼抓都不爲過。
餐飲行業確有其特點。有從業者認爲,餐飲行業有個“不可能三角”:味道、價格和衛生狀況,三者難以同時兼顧。即如果味道可口、衛生標準高,那麼經營成本就不會低,價格必然高;而如果價格低,成本控制到極限,那麼味道和衛生也只能二選一。這樣的看法確實反映了餐飲行業一些經營現狀,但卻忽視了,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在多重目標下發展。如果尚不具備讓自己某一方面成爲長板,也至少應該不讓自己有短板。尤其是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等涉及消費者切身利益的方面,絕不能鬆懈,絕不能給自己找藉口。
既然明知有錯,那爲何還有這麼多消費者爲蜜雪冰城說好話?說到底,還是大家對蜜雪冰城所代表的具有性價比的產品有着深深需求與渴望。主打土味營銷、蠢萌IP、量大實惠的蜜雪冰城,如今已不僅是“平價茶飲”代名詞,而且日益成爲具有性價比的中國產品的一個文化符號。從“九塊九的咖啡”到“九塊九包郵的手機殼”……當性價比、質價比成爲更重要考量,當出現越來越多物美價廉的中國造,也難怪有的消費者會與蜜雪冰城站在一起。
需要明確的是,低價是競爭中構築護城河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全部,消費者真正希望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而不是單純的“低價”。
比如,蜜雪冰城多年來建立數個大型生產基地,全線產品的重要食材100%自產,這才能把冰激凌的售價壓到3元錢、檸檬水的售價壓到5塊錢。小米多年來深耕手機、家居等領域,構建了完善的智能生態系統。這種規模效應又反哺其汽車生產,讓小米SU7兼具品質與價格優勢,贏得好評。
說白了,無論是在材料、服務上提高標準,還是在文化、品味上做足功課,無論是以科技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還是通過完善產業鏈供應鏈來實現成本控制,企業所追求的低價,必須建立在質量、品質的基礎上。一味爲低價而低價,壓減那些不該壓減的成本,就是走向了所謂“內卷式”競爭,既損害消費者利益,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段時間來,黨中央多次表明“反對‘內卷式’競爭”的鮮明態度。反對、整治“內卷式”競爭不是不要競爭,而是要鼓勵公平有序競爭,倡導真正有價值的良性競爭。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既能從蜜雪冰城身上汲取教訓,也可以覓得一些有益經驗。
嚴格自我要求,堅定聚焦主業,以用戶之心爲心,相信中國企業能夠獲得更大成功,贏得消費者更多真心而堅定的站臺。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