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元首會談達成什麼協議?中經院長連賢明四個字形容

美中元首會談達到部分共識,但事後仍傳出雙方針對協議各說各話,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解讀這是一場「已寫好結論的會議」,唯一確定的是美國降10個百分點關稅換到中國採購農產品。至於得到的結論就是「下次再談」。

美中元首不到兩個小時結束,會後川普甚爲滿意,連賢明表示,可以看出「中國對於川普第二任準備的比川普第一任好多了」。他說,川普第一任時,中國被打得措手不及,第二任就很清楚,美國每有一個動作,中國馬上就採取另一個反制動作,無論是表面管制高科技產品輸出,或是對等關稅,中國都會祭出對應動作,顯示中國比川普第一任時做了更多準備,這從中國從川普第一任後就開始做貿易分散也可看出,第二任集中度更少了,更少依賴美國,中國也花更多時間研究對川普影響最大的選民關心什麼問題。

至於美中事後各說各話,連賢明說,若要說美中會談得到什麼結論?就是「下次再談」,因爲這場會談原本就是一個已經寫好結論的高峰會,纔會原本四小時最後只有一個多小時就結束,雙方都知道分歧很難講好,唯一明確的是美國降稅十個百分點換取中國採購美國農產品。

美中談好後,接下來臺灣有希望與美國談好嗎?連賢明認爲,川普對大國比較小心,例如對中國及俄羅斯都非常小 心,因此臺美貿易協定,一定要要等美國中國談到告一段落,纔會有結果,從此來看,美中談好不見得對臺不利。

臺美關稅仍要等川普的是否有比較確定,雖然卓榮泰院長都說是往好的方向,但到底是不是川普接受?現在可能還不到最後確定階段。

連賢明判斷,川普政府還在猶如何處理臺灣半導體問題,因爲川普目的不在課稅,而是要讓美國有比較多半導體產能,但產能不是光靠課稅,否則只是轉嫁給美國客戶,而是將製造帶到美國,不是單純稅就能做到,目前問題在人(勞工 )不在錢,判斷川普還在思如何達到目標。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簡錦漢則說,美中談判看起來中國出的招打到美國的痛,中國並未承諾買多少黃豆,而且美國稅課對中國也沒有大幅影響中國經濟,反而中國更多產品去了東南亞及歐洲,抵消衝擊。只能說川普主動要跟中國談是好的開始,雙方暫時停戰。明年四月川普訪中國,再談其他,接下來會談高科技,現在只是初步共識,好消息是雙方態度相對友好,成果不是很大,但緊張氣氛舒緩,會讓不確定性降低。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指出,美中元首會談的結論就是下次再談。圖/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