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達成貿易協議 談判「三大關鍵」一次看

美國貿易代表與財政部長表示,與中國大陸完成貿易協議。(圖/路透社)

美國與中國大陸在日內瓦會談後,在星期一宣佈達成貿易協議,雙方將在週三前,大幅撤回先前加徵的大部分關稅與對抗手段。不過雙方是暫停貿易矛盾,路透社將其形容爲「貿易戰停火協議」。

路透社報導,雙方最大的讓步是各降關稅,不過,在4月2日之前實施的關稅仍將保留,包括川普第一任期的舊關稅,以及其他的貿易限制手段,例如取消「低價包裹免關稅政策」,似乎沒有恢復,從中國大陸的低價包裹還是會被課關稅,這將大幅影響小商品的流通量。

雙方關稅下調的並不均衡,而且並未歸零:

美國同意調整,或取消3項行政命令,也就是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徵收115%的關稅。

華盛頓同意將所謂的「解放日」關稅,從34%降至10%,爲期90天,並取消所有在關稅報復升級過程中所加徵的關稅。

中國大陸也對應降級,取消自4月2日以來加徵的關稅,但保留10%的稅率,使目前稅率維持在10%。

不過,由於早在4月2日前,美國就對中國大陸實施關稅,包括今年2月與3月以芬太尼爲理由,加徵了兩輪關稅後,這使得中國大陸商品仍面臨約30%的美國關稅。

部分非關稅壁壘暫緩:

中國大陸也承諾,自4月2日以來針對美國所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將予以撤銷,但其中部分措施如何撤回尚不清楚。

作爲四月報復行動的一部分,中國將稀土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對美國化學公司杜邦(DuPont)在華業務啓動反傾銷調查,並將部分美國國防與科技公司列入黑名單。

協議的措辭暗示這些企業將從黑名單中移除,意味着它們將恢復與中國的貿易與投資往來,且反傾銷調查也將中止。

聲明僅提及「4月2日之後」實施的反制措施將予撤銷,因此3月被列入黑名單的十多家公司與2月針對Google啓動的反傾銷調查不在撤銷範圍內。

稀土的問題並未釐清:

就稀土而言,因爲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是針對所有國家,而非特定針對美國,因此尚不明確是否符合此次協議中針對「美國專屬反制措施」的撤回條件。

中國商務部最初的公告中並未提及美國,而該公告要求所有出口商在出口7種稀土前,須申請許可證。

由於貿易戰,美國企業可能需要面對漫長且結果未定的許可申請過程。

中國大陸商務部對於關於稀土限制的傳真詢問尚未迴應,外交部發言人只表示「相關問題請參閱協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