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達成貿易協議,對亞洲市場意味着什麼?

據新華社7月3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已經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稱,美國將對越南商品徵收20%的關稅,對他國轉運越南的商品徵收40%關稅;越南將對美商品零關稅,對美“完全開放市場”。

根據花旗銀行最新研究,最新出爐的美越貿易協議並非市場期待的“利好出盡”,反而釋放了多個令人擔憂的信號。

花旗認爲,20%的關稅高於預期,加重越南出口商成本壓力,未來或波及其他亞洲經濟體;而對轉運商品徵收40%高額關稅,泰國、馬來西亞等供應鏈相關國家恐受衝擊。鑑於美方談判實力增強,其他國家面臨更大不確定性,未來貿易協議可能更不利於亞洲新興市場。

央視新聞指出,7月9日是美國政府暫停徵收所謂“對等關稅”90天的截止期限。隨着這一天的臨近,亞洲各國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貿易談判壓力。

協議出爐:喜憂參半,但憂慮更甚

花旗報告指出,美越貿易協議的公佈本身是一則好消息,因爲它消除了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可以進行更清晰的規劃。此外,這也暗示在90天關稅豁免期截止前,美國與其他國家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然而,負面消息遠比正面消息更值得警惕。這份協議的細節揭示了幾大核心風險點:

報告分析認爲,鑑於當前美國股市處於高位,美國在貿易談判中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越南達成協議,無疑會給其他尚未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帶來更大的壓力,促使它們在短期內做出讓步。這種不對稱的談判地位可能會導致未來達成的貿易協議對亞洲新興市場更爲不利。

對亞洲利率和外匯市場的衝擊

花旗認爲,這項美越貿易協議的達成,對亞洲的利率市場構成了持續的下行壓力。

在利率市場,報告認爲,亞洲各經濟體將面臨持續的降息壓力。多數央行雖已進行多輪降息,但韓國和馬來西亞等國仍有進一步的寬鬆空間。以美越協議爲參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將新元名義有效匯率(NEER)的升值斜率降至0%的可能性已經增加。對於泰國而言,其國內政治挑戰和貿易談判進展緩慢,增加了該國提前降息的可能性。

在外匯市場,影響則更爲複雜。報告認爲,“去美元化”的敘事仍在發酵,並可能持續。然而,此類貿易協議將損害亞洲新興市場的貿易順差,從而爲本區域貨幣的走強設置了新的障礙。因此,報告認爲歐元兌亞洲貨幣(EUR/Asia)的交叉盤將繼續受到支撐。

在亞洲新興市場內部,該協議對不同貨幣的影響將出現分化。報告判斷,新臺幣、印尼盾、印度盧比和菲律賓比索受到的影響可能較小;而馬來西亞林吉特、泰銖、韓元和新加坡元將受到更直接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