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亞洲陸續與美達成協議 市場樂觀
本週美國與日本及菲律賓先後達成關稅協議,設定了15%與19%的對等關稅基準,有關國家承諾對美國進行大量投資,這爲其他國家提供了與美國談判的參考範本。美國對日本出口的關稅從原先的25%下跌至15%,汽車關稅也爲15%,對等關稅低於預期加上不確定性消退,帶動日股上升,全球股市及出口企業環境趨於穩定。下週瑞典會談的結果,將成爲近期中美貿易前景的關鍵指標,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官方公告,以評估對全球供應鏈及資本市場的影響。
回到中國大陸國內競爭問題,外賣平臺出現「零元購」的不理性競爭,終使市場監管總局約談外賣平臺企業,當中指出價格戰將有受損消費者、商家及平臺的生態系統,要求整改,避免內卷式競爭蔓延。在政策端,發改委及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徵求意見稿)》,當中主要提到(1)禁止利用低於成本價格傾銷以搶佔市場佔有率、(2)禁止消費者價格歧視,保障消費者利益等等。
事實上,政策介入平臺經濟價格戰對企業發展實際有利,將可加快平臺企業提前結束「燒錢搶市」,促進市場重新回顧理性,將重心從價格戰轉向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企業長遠競爭力,有助減輕市場對平臺投資經濟負面情緒。整體上,「反低價,提質素」是今年重要議題之一。
至於外圍股市,本週整體表現不錯,如上述所指,主要原因是關稅議題影響逐漸被看淡。成熟市場整體上漲1.6%,其中美股上漲1.0%,歐洲與日本分別上漲0.8%與4.8%,日股明顯受美國關稅降低的激勵。新興市場整體上漲2.1%、連續幾周表現優於成熟市場;新興歐洲上漲2.7%最多,新興亞洲也上漲2.3%,但先前上漲頗多的臺股緩了下來;新興拉美表現最差、下跌0.5%。
匯市方面,美元指數上半周走勢疲弱,除了製造業指數與消費信心不佳以外,通膨預期放緩與白宮持續施壓降息等因素讓7月初以來的反彈重新轉弱。美元指數回落,加上日本關稅下調緩解市場對貿易戰的擔憂,多數貨幣對美元升值,特別是上週偏弱的紐、澳幣因PMI數據亮麗而升幅較大,日圓與韓圜升幅也相當亮眼。
商品方面,美元偏弱相對支持原材料價格,中國雅魯藏布江發電工程,以及關稅戰的不確定降低,市場對原材料需求預期提高,加上15~20年老船逐步退役,波羅的海運價指數進一步走高。
中國擴大基建以及工業部發表穩定工業增長信心,工業金屬普遍上揚;天氣預報美國多地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氣溫轉涼,預計天然氣發電需求下降,加上貝克休斯公佈天然氣鑽機數量上升引發供給增長預期,天然氣期貨因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