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中美經貿衝突升級 市場緊盯

行業方面,黃金持續有極佳的表現,本週仍上漲12.4%,帶動礦業上漲4.1%;另防禦類股如必需消費與公用事業也有較佳的表現。然而能源下跌2.6%,而受中美之間衝突影響到的科技股表現也較差。

受到美國政府持續關門、美中貿易衝突再起、美國信貸市場風險上升等事件影響,美元指數出現較大幅度下跌,跌幅1.2%,相較美元走弱,主要國際貨幣歐元、日圓與英鎊相繼走高,日圓先前因政治不確定貶值,但在美元走弱與日本財長言論下,日圓反彈力道強勁。

16日美國Zions Bancorp、Western Alliance Bancorp爆出涉及不良商用房貸基金詐騙案,前者將提列5,000萬美元損失,後者則表示已對其中一名借款人提起詐欺訴訟,拖累KBW地區銀行重挫6.3%,金融業股票跌2.8%。事件引發市場對中小銀行信用品質的疑慮,且近期多家金融機構亦傳出曝險問題,加劇市場對金融體系風險的擔憂。

因美國地區銀行動盪,恐慌指數(VIX)從20.6上升至25.3。預期投資者對負面新聞標題變得更加敏感。展望未來兩週,24日將有延遲公佈的9月CPI數據,28~29日爲美國聯準會議息會議,另外,美股正處於業績期,特斯拉、Netflix、微軟、Meta、亞馬遜、蘋果等多間權重股將公佈業績,預期美股持續波動。

中國方面,近期所公佈的經濟數據表明在多重壓力下仍顯現出一定韌性,然而市場情緒同樣因外部不確定性升溫而轉趨謹慎。

從經濟基本面看,9月份的外貿數據表現超出市場預期。以美元計,出口年增長8.3%,進口亦增長7.4%,雙雙加速。這反映出中國出口結構轉型、貿易伙伴多元化策略的成效。儘管對美出口依然疲弱,同比下降近三成,但對歐盟、印度及巴西等地區的出口增長強勁,有效對衝了單一市場的風險。

在通膨方面,核心CPI年增長1%,續創年內新高,顯示內需消費正溫和復甦。更值得注意的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年減幅已連續兩個月顯著收窄至2.3%,與上月相比已連續兩個月維持不變,預示着工業企業的利潤壓力正在緩解。

然而,金融數據反映出內部需求的挑戰。9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及社會融資規模均較上年同期下跌,顯示私人部門的信用擴張意願仍然不高,無論是企業投資還是居民消費,信貸需求仍然疲弱。

9月M2年增長8.4%,較上月低0.4個百分點;M1年增長7.2%,較上月高1.2個百分點,M2-M1剪刀差進一步收窄至1.2%。目前貨幣活化更多體現在金融市場,但隨着通膨逐步走出泥潭,政策託底內需下,資金亦有望進入實體經濟,經濟增速有望在未來兩個季度見底。

然而,中國最大的不確定性無疑來自中美關係。美國威脅將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停止由中國進口食用油等。而中方則增加稀土出口管制及宣佈對泊靠中國的美國船舶徵收額外港口費用。市場普遍認爲,雙方均在爲談判增加籌碼,然而,這種緊張的博弈無疑爲全球市場蒙上陰影。

總括而言,儘管中國經濟憑藉其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展現出韌性,但要實現穩固復甦,仍需克服內部信用擴張不暢及外部經貿摩擦加劇的雙重挑戰。市場短期震盪或將持續,投資者需密切關注中美關係的後續發展,以及國內政策如何應對當前的複雜局面,短期內投資者可留意即將舉辦的四中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