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提高叫價 中美經貿衝突升溫

旺報社評

中美貿易談判再掀波瀾,雙方劍拔弩張、隔空交火,兩國曆經4輪談判,好不容易就Tiktok爭議達成協議,緩和的氛圍頓時煙消雲散。兩國關係時好時壞,全球股市跟着上沖下洗,呈現極不確定的危險狀態。

隔空交火 擡高談判價碼

事態惡化,中美相互指責對方,中方認爲美國一邊擺出緩和姿態,一邊新增對中限制措施,將多家大陸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和特別指定國民清單,並對大陸商船徵收特別港口服務費。美方則認爲中方不該突然對稀土礦產實施新管制措施,川普總統還用「陰險且充滿敵意」幾個字形容中方新措施。

面對憤怒的川普,大陸官媒稱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接着陸方又宣佈對靠泊港口的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並以配合美國對中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特別調查爲理由,將1家韓企5家美國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並暫停採購美國大豆,作爲施壓的籌碼。

大陸出手很重,川普一開始非常憤怒,在社媒語出威脅,稱自11月1日起對中再加徵100%關稅,並對美國所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對此中方以「不願打,但也不怕打」8個字迴應。川普很快軟化,在社媒表示,中美雙方都不希望陷入經濟蕭條,美國希望幫助中國。副總統範斯也釋出緩和的訊號,稱事態發展取決於中方的迴應,呼籲北京「選擇理性的道路」,但又以威脅口吻稱,美國有很多籌碼,川普希望不必用上。

這是典型的川普作風,面對強硬對手,先「極限施壓」試探對方,若對方不上鉤,再妥協讓步以達成協議。中方則展現「不怕衝突」的自信。中美此番較量應是爲談判累積籌碼。

習川兩人可望月底於韓國慶州APEC峰會上會面,川普喊「加徵關稅100%」是在叫價,他承認將加徵日期定在11月1日,是想在生效前進行談判。大陸提出稀土新規亦定於11月8日生效,也是在關稅戰休戰期屆滿前夕,雙方都是在擡高談判價碼。

中美經貿戰開打後,雙方相互叫價,加碼之後再退讓,已不是第一次。但今時不同往日,打了這麼多年,兩國都已意識到對方的戰略優勢及自己的軟肋。大陸也逐漸適應節奏,找到針對美國的方式,有了「還手」的能力,單方面被美國「卡脖子」已是過去式,兩方可以勢均力敵。

大陸還手 雙方勢均力敵

美國除「關稅牌」外似乎已無牌可打,且「關稅牌」打了多年,威懾力大爲衰退。大陸近年來逐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大力發展與「全球南方國家」的經貿關係。大陸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1、2季大陸進出口分別增長1.3%和4.5%,第3季增長6%,連續8季實現同比增長。雖然兩國經貿關係風波不斷,但大陸外貿基本盤依舊穩固。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教授史蒂芬‧沃爾特曾指出,貿易戰是川普政府「十大外交失誤之首」,導致美國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進口原材料成本上漲、通膨惡化,阻礙美國製造業的發展。關稅大棒「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對自己沒有好處。不過,美國社會瀰漫保護主義與反中氛圍,希望針對中國實施更嚴厲的出口管制,讓川普在報復與和解之間搖擺。

好在雙方都還有坐下來談的意願。兩國一直保持溝通,13日還進行了工作層級的會談。經貿戰從2018年開打,兩國都已意識到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實,必須找到符合兩國利益的平衡點,必須坐下來談。談不成對雙方都是損失,拖得時間越長,損失就越大,全球經濟也會受到連累。

中美關係如何定調,要看雙方元首談不談、如何談。現在兩國打出的「狠牌」,希望只是爲取得談判優勢做的「假動作」,不會真的「掀桌」而去。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國際影響力同步上升,「休昔底德陷阱」危機更爲緊迫,人們需有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