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交衝突升溫 專家:陸過度施壓 讓高市提前獲勝
中日外交衝突持續升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與北京爆發外交衝突,大概不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上任首月最希望面對的事情。然而,有專家認爲,沒有什麼事可以比這場外交衝突更能爲高市帶來好處。
《彭博社》一篇評論指出,雖然日本民衆還不確定是否支持日本應實際介入臺海衝突中,但民調顯示,自高市發言後,她本就處於歷史高點的支持度再次攀升。分析建議,高市其實可以利用當前局勢,來推動自身政策議程,如對於中國人購買日本房地產門檻過低,許多國內民政期待日政府加強管制,而且,若中日兩國關係持續升溫,那麼「高市何不順勢造訪靖國神社?那裡供奉日本陣亡者,包括被定罪的戰犯」,雖然高市曾表達前去參拜的意願,但至今仍因外交考量而避免踏足。
該評論指出,或許現在也是日本開始討論自身核政策的最佳時機,而這場外交對峙也讓日本與華府的關係更加緊密,美大使格拉斯已明確且強勢地重申,美國對防衛日本的承諾。
英語媒體對於這次中日外交衝突的報導,往往以「雙方都有責任」的方式呈現,甚至使用「口水戰」或「緊張升級」等標題描述現況。然而,這種敵意幾乎是單方面的。正因如此,一直被指控「激進」或「極右」的高市,如今反而顯得異常冷靜、理性。
評論稱,高市的發言或許帶有即興的成分,但所有人清楚「她不過是說出了大家早已心照不宣的事」,因爲臺海一旦發生軍事衝突,日本必定被捲入其中。
此外,上個月與川普並肩站在一起時,這位相對缺乏資歷的高市,看起來完全像是一位成色十足的國家領導人。
評論認爲,問題在於,北京這波情緒性爆發究竟會造成多大傷害。到目前爲止,外界最關注的是觀光業;中國大陸是日本第二大的入境客來源。但擔憂可能被放大了。2013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後也曾出現同樣的憂慮,然而陸客人數在之後的數個月反而持續增加。
然而,即便北京真的像2010年代中期制裁南韓那樣,把觀光當作報復工具,時機對日本來說幾乎不能更好。日本目前正爲爆量觀光客帶來的「過度旅遊」問題苦惱。
評論認爲,在北京選擇以如此對抗性的方式迴應後,實際上已爲自己留下極少的退路,而最終,這一切可能反而幫助高市早苗界定她的首相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