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美首季GDP成長陷負值 陸繼續支持消費
經濟數據方面,4月消費者信心同樣有所惡化,密大指數終值降至52.2,約6成受訪者提及關稅衝擊,對經濟、財務與就業展望普遍悲觀,反映高關稅與通膨憂慮影響已深化。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未來經濟高度不安,恐壓抑第二季消費動力。
而在最新公佈的美國第一季GDP增長初值更跌至-0.3%,不僅低於市場預期的0.3%,更大幅低於前一季的2.4%,創近三年新低。市場對下半年經濟陷入衰退的疑慮升溫,惟通膨壓力猶存也使聯準會降息空間受限。
中港方面,本週中國統計局公佈了首份與中美高額關稅有關的經濟數據。統計局公佈4月製造業PMI爲49,跌入收縮區間,低於市場預期49.7,且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12個月收縮,降至44.7,爲過去一年最低。
與此同時,採購指數亦是自2023年以來最低水平,報46.3及原材料庫存處於47的低水平,反映廠商對於後續生產態度轉更保持的看法。另一方面,其出廠價格在出口需求減弱的背景下,企業的出廠價格同樣錄得下跌至44.8,較前值跌3.1,將會蠶食一定利潤空間。
事實上,製造業指數轉差,早屬預期範圍之內。另一方面,服務業商務活動未見有明顯受壓,於4月份最新報50.1則繼續於50的盛衰分界線邊緣徘徊。
從市場預期來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爲56.4,持續位於較高景氣區間,多數服務業企業對市場發展信心較強,有別於製造業的發展情況。同時中央持續釋放加速推動服務業供需增長的政策信號,未來服務業有望在政策去除行業壁壘、加大金融支援及宣傳、優化外國人入境等有利因素帶動下走強。
在目前外需轉弱的情況下,本週所舉辦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亦重申,今年要高度重視逆週期政策的連貫性,強調「用好用足」積極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確保政策最大效用並謹慎選擇推出時機,尤其針對關稅戰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內需消費方面,指要全面推動提振消費,清理消費限制,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並推行「兩新」政策等。
近期,中國發改委亦公佈第二批人民幣(下同)81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向地方追加,用於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回顧1月初時所發佈的相同金額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成效,截止4月27日,帶動相關消費品銷售額約7,200億元,支撐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長4.6%。支持消費以舊換新資金繼續落地及新政策支持服務消費的雙重加力下,內需仍可在逆景中支持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