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中美打破貿易僵局 預期繼續「搶出口」

經濟數據方面,美國4月零售銷售增長放緩但仍較預期高,按月漲幅降至0.1%,低於前值的1.4%,市場預期爲不變,主因是關稅生效前,提前購買效應消退,且在經濟前景不明朗下,整體支出趨於保守。

核心零售銷售數據方面,按月漲幅同樣下滑至0.1%,低於前值的0.5%及市場預期0.3%,實質消費動能疲弱。汽車、運動用品與雜項零售店銷售皆轉弱,只有線上零售與餐飲小幅成長。目前就業市場仍穩健,但美國銀行報告指出,部分家庭開始僅支付信用卡欠款的最低還款額,財務壓力或正逐步累積。

預期差距較大的是4月份的生產物價指數,PPI按月跌0.5%,是2009年來最大跌幅,服務價格普遍走低,批發與零售利潤下滑恐壓抑企業支出與招聘意願。儘管美中達成90天關稅暫緩協議,整體關稅水準仍高於川普上任前,未來數月可能有更多實質數據顯示貿易戰的影響,物價、就業市場及經濟增長率將是重要的觀察點。

聯準會副主席Jefferson表示,近期通膨數據顯示接近2%目標的進展仍在持續,但新關稅政策可能打斷通膨降溫趨勢,使未來通膨走勢不確定。

他指出,若現有關稅措施持續,恐造成短期內物價上升,其是否對通膨產生持久影響,將取決於政策執行方式、對消費價格的轉嫁程度、供應鏈反應與整體經濟表現。雖預期全年成長將放緩,但仍維持正值。他坦言,關稅政策變動頻繁,使聯準會難以評估其對物價、成長與就業的最終影響,當前將持續觀察政策落實後的實際效果再行應對。

中美打破早前貿易僵局,但這是兩國基於短期現實考量而達成的戰術妥協。中期來看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兩國共同聲明中迴避了戰略上重大關切,例如是中國更大力度開放市場,特別是互聯網、金融、電信服務、大數據等領域;取消或調整產業補貼機制;重新開放稀土等關鍵礦物出口等;減少對中國實體制裁;放棄鼓勵盟國圍堵中國等。

對中國而言,外需斷崖式下跌憂慮得到緩解。考慮到4月中國出口依舊增長較快,隨着貿易爭端緩和,後續外需表現會強於原先市場預估,爲全年完成經濟增長目標增加籌碼;而當前政策層面持續發力,貨幣政策進入新一輪寬鬆期,中國人民銀行明確將重心放在推高物價上面,7月後財政政策也有望加碼,政策面對市場將愈發友好。

這90天,中美貿易或會繼續出現「搶出口」情況,以減輕後續的不確定性對經濟的影響。雙方貿易將會快速展開,特別是對於關係緊密的製造業及航運業將會較明顯的改善。如製造業快速重新開展對美國出口的生產線;航運業則在出口至美國的需求快速復甦的情況下,增加運輸量及加價的能力,將會在未來90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