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日本談判結果 中經院連賢明:樂觀看臺美最後稅率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表示,臺積電已宣佈赴美投資1600億美元,對臺灣在川普關稅談判上「非常有利」。圖/陳碧芬
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製造業上半年營運狀況,受到關稅、貨幣市場波動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的多元衝擊,製造業的利潤率受到顯著影響。
美日拍板對等關稅15%,以及很多的交換條件,基於川普關稅8月1日大限將到,正在華府進行第四輪實體談判的臺灣團隊,會不會談出日本相同的模式?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25日表示,日本與美國談判事實上花了很大的力氣,特別是提出5,500億美元的擴大投資,及開放市場,這些會是臺灣正在談判中面臨的可能處境,然而,臺積電已宣佈赴美投資1,600億美元,對臺美關稅談判「非常有利」。
連賢明表示,日美關稅談定的條件,對臺灣在對等關稅的談判帶來新的談判標準和新的壓力。至於臺灣的可能對等關稅稅率,中經院在4月時就做了一個預測,最後稅率會是在15%~20%,「目前對這個預測還是保持着有相當的信心,大概是在這個水準」,這樣的稅率對全球通膨、貿易動能、全球供應鏈等,都是最適的稅率。美國若真的課徵太高的關稅,其實對美國自己的通貨膨脹不見得是有利。
他強調,政府談判團隊非常努力在進行談判,若可以談到越低當然是越好,若低於日本的15%,也有助於臺灣在全球貿易的競爭力,然而日本整個規模比臺灣大蠻多,日本人口數和經濟規模加起來是臺灣大概是5倍,此次同時提出5,500億美元的擴大投資,和臺積電已宣佈1,60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比例實際上也相似。「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優勢,自己不同的規模,在關稅談判當中,不可能所有的國家都是相同的稅率。」
連賢明說,臺美還在談判,國人要對政府談判團隊有些信心,他們花了很多時間、蠻努力地推進對談,大家有點耐心,應該再過幾天就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