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信非最終稅率 經貿辦:目的增加談判力道

關稅示意圖。(Shutterstock)

川普陸續宣佈新對等關稅稅率,行政院經貿辦16日赴立院報告臺美談判進度,經貿辦報告中強調,美方雖對各國送出信函,但並非各國的最終稅率,美國信函的主要目的,或在增加各國與美國談判之動能與力道, 臺美雙方團隊均肯認談判持續推進,盼希望在8月1日前完成協議, 目前已初步約定下一輪實體磋商時程。

經貿辦表示,美國自7月7日起陸續以信函通知貿易伙伴,若未能如期完成協議,將於 8月1日起依信函稅率課徵對等關稅,但值得注意者,美方雖對各國送出信函,但因談判仍在進行中,則該等稅率並非各國的最終稅率,美國信函的主要目的,或在增加各國與美國談判之動能與力道。

經貿辦指出,臺灣是美國首波談判對象,自4月初展開談判,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經貿談判辦公室等部會參與,雙方在美國華府完成3輪實體諮商,期間也進行數次視訊會議,雙方團隊均肯認談判持續推進,也希望在8月1日前完成協議, 目前已初步約定下一輪實體磋商時程。

經貿辦說,對等關稅談判起因於美國盼改善逆差、再工業化,美方依此提出要求及期待,我談判團隊依據總統指示,秉持國家及產業利益、維護國民健康、糧食安全爲核心原則,針對臺美關切的經貿及合作議題協商溝通。

一、關稅部分強調臺美逆差來自雙方產業高度互補,我業者因應川普第一任以來美中貿易戰,迴流臺灣及赴美投資,加上近年美國AI產業擴張對臺灣伺服器等需求陡增,我方會基於維護產業利益、對我業者影響最小且有助雙方供應鏈韌性、糧食安全等原則,與美方討論臺美產業與貿易相關議題。

二、美國年度貿易障礙報告中包含美方長期對我關切議題,美方在談判過程對我提出關切時,我方將以維護國民健康爲原則,並在符合科學證據、國際標準、國際經貿規範求取平衡,持續與美方磋商。三、臺美也討論優化經貿體制做法,如貿易便捷化方面, 尋求擴大電子化通關作業。

四、臺美是供應鏈緊密合作夥伴,對於增進供應鏈韌性有高度共識,特別是違規轉運部分,臺美雙方致力共同打擊洗產地,也討論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投資安全之精進做法。五、臺美雙方鹹認擴大雙邊投資可增進彼此共榮發展,打造促進及便捷跨境投資之最佳環境、鼓勵美商投資於我關鍵產業及科技合作。

對於我方因應策略,經貿辦指出,美方展開對等貿易談判目的,是爲追求與貿易伙伴平衡關係,我方重視與美方的長期經貿發展,期盼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最佳的對等關稅稅率,將產業界所受到的衝擊降至最低,行政院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 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以9大面向、20項措施協助農工產業因應。

經貿辦表示,我國可藉這次與美國談判,優化經貿體質、平衡雙邊貿易、建立互利互惠的經貿體系,打造臺美高科技戰略伙伴關係,預期未來將可形塑「臺灣加美國」的供應鏈新佈局,強化臺美產業合作及進一步進入美國 市場,也透過雙方技術交流與資源共享,讓臺美經貿夥伴關係更加緊密協調。

經貿辦指出,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之道,除提升我國整體經濟競爭力、確保我國業者在變動的全球經濟環境中持續穩定成長之外,政府也將協助業者調整海外生產基地、開拓多元市場,達到「立足臺灣,佈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讓臺灣的產業生態系統更加完整,也更具韌性。

經貿辦強調,本次對等關稅談判不同於以往傳統貿易談判,傳統談判 多須歷經 2、3年時間方能完成,但本次美方急於達成降低貿易逆差、實現再工業化等目標,透過各種方式加速時程,許多國家與我國處境相似,都面臨美方不確定性等談判挑戰,而政府 秉持善意持續推進對美談判,以期取得互利互惠的談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