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砸3500億美元換不到! 中經院連賢明:臺灣難不疊加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爭議不斷。(圖/路透)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臺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中,近期半導體關稅出現樂觀訊號,但社會熱議「對等關稅稅率」爲何沒有納入「不疊加」條款。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直言,不疊加是極少數例外,全球目前只有歐盟與日本成功爭取,就連韓國砸下3,500億美元投資美國都換不到,「臺灣談到一半就有?韓國總統不是哭死!」

連賢明反擊外界批評談判團隊能力差,形容就像看棒球時網友罵教練不會調度,但像經典賽反敗爲勝之後又出現用雞排洗門風事件。他表示,事實上,無論藍綠執政,談判人員與幕僚幾乎都是同一批,沒有黨派之分。

他也揭露談判黑箱爭議的背後原因,指出美國前總統川普的談判風格是用「天」在算,先開出超高稅率嚇人,再迅速丟出相對合理方案逼對方拍板,幾乎沒有時間回國與產業溝通,日本當年就是在白宮被要求當場把投資額從4,000億美元加到5,500億美元。

連賢明提醒,對等關稅衝擊最大的其實是臺灣傳統產業,當然希望爭取更好條件,但川普很現實,低稅率往往得用鉅額投資或採購交換,就連以色列也只能拿到15%稅率,沒有英國的10%優惠。他反問,「若臺灣真想換到不疊加,國內能接受幾千億美元投資或採購嗎?」

以下是連賢明臉書全文:

好不容易半導體關稅臺灣看起來有點樂觀,這兩天又開始吵對等關稅稅率爲什麼沒有談到不疊加,幾點評論。第一,對等關稅原則都是疊加,不疊加是例外。目前只有歐盟和日本在談判時成功把不疊加條款納入。臺灣現在是「暫定」稅率,也就是說談判都還沒有完成,當然是適用原則,不可能是適用例外。連韓國把對美投資提高到 3500億美金,都還沒有換到不疊加條款,臺灣現在談到一半就適用不疊加條款,那韓國總統不是哭死。第二,一羣人抱怨說政府談判團隊能力差。臺灣在貿易談判堪比棒球比賽,每次中華隊出去比賽,鄉民都信誓旦旦說哪個投手或是哪個打擊策略纔會贏,一羣鄉民都比教練還厲害。上次打經典賽資格賽,鄉民罵教練調度失敗輸給西班牙,最後反敗爲勝的時候,一堆人又買雞排洗門風。其實臺灣球員就那些人,每次組隊也這些球員。同樣的,不論藍或綠執政,派出去貿易談判的就是那些人,幕僚也是中經院或臺經院。藍綠同樣一批人,沒有什麼黨派之分。第三,很多人在抱怨談判黑箱,爲什麼不事先讓國內知道。個人是贊成貿易談判應該讓國內多參與,但也必須要說,川老大是故意把貿易談判變得很難透明化。假設大家對貿易談判有了解的話,不難知道貿易談判都是用「年」來算的。先期雙邊先磋商要開放的項目,再針對受影響產業做分析,開公聽會進行產業溝通,政府再討論如何補貼和產業轉型,後面貿易談判有成果先簽草約,兩邊再回去確定後籤正式合約,到最後簽約時,兩邊都不知道把合約看了多少次,絕不會有簽完後雙方各說各話的情況。但川老大談對等關稅是用「天」在算的,九十天要談一百多個國家。川老大的慣用談判策略是先用很高的稅率威脅,然後當對方很驚訝的時候,提出一個沒有那麼不合理的對案,在很短時間內要你決定是否接受。各位看看日本和美國談判的時候,日本代表去了美國七次,幾乎沒有談成什麼結果。但第八次的時候直接被帶到白宮的橢圓辦公室,當場川老大把對美投資從四千億喊到五千五百億,要求馬上打電話給石頭首相(編注:指日相石破茂),現場決定要不要接受這交易。試問這過程哪個環節可以再和國內溝通? 要用哪一版協議和國內溝通? 所以才惹出日本說當初談好說稅率不累加,可是白宮公佈確是有累加稅率的事件。即便到現在爲止,日本還是沒有對國內公佈正式的簽約文件。而據說日本談判代表承認,整個談判都沒有書面簽約。第四,對等關稅主要影響的是臺灣的傳產,這些產業在這幾年真的蠻辛苦,不論是匯率或稅率都對他們不利。從產業觀點來說,當然希望政府能談成比較好的條件。臺灣現在還在談判中,當然希望納入稅率不疊加條款,相信這也是談判會努力的方向。但川老大在貿易談判是很現實的,低稅率要拿大投資或大采購來換,就連川老大最鐵的盟國以色列,稅率也是拿15%而不是英國的10%。韓國花了3500億(美元)投資美國,都沒換到稅率不疊加條款。假設臺灣到時候真的鐵了心要換到這條款,大家能不能接受對美幾千億美金的投資或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