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晶片產能「五五分」 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過於不切實際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日前表示,美國正準備與臺灣達成貿易協議,並提出希望美臺在半導體產能上能達到「五五分」的構想。不過,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信宏直言,這項目標過於不切實際,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實現。

陳信宏指出,目前臺積電(2330)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僅有三座廠房,一座完工、另外兩座還在建設中。若依照臺積電對美國承諾的1650億美元規模,將涵蓋六座廠、兩個工裝廠及一個研發中心,但大部分仍在規劃或尚未啓動。要在川普任內達到美方所提「五五分」的產能比例,幾乎沒有實際可能性。

他進一步解釋,即便美方以關稅作爲壓力手段,臺積電目前仍具不可取代性,因爲三星在美國的晶圓廠也尚未完成,臺積電至少已經有一座廠投入運作,這在全球競爭中已經領先,同時,關鍵製程如二奈米仍佈局在日本北海道,顯示臺積電的核心技術重心並不會完全轉移至美國。

陳信宏認爲,美方構想雖有政治意涵,但從產能配置與實際投資進度來看,都難以達成,即使臺積電未來將產品出口至美國市場,也可能面臨額外關稅壓力,這對企業營運增加負擔。

另外,外界關注的普發現金對經濟能否產生帶動效果,陳信宏則補充,這類措施頂多能帶來短期消費刺激,例如讓民生消費指數(MMI)出現短暫回升,但難以創造長期結構性的經濟效益。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信宏在臺灣採購經理人指數發佈記者會前受訪。胡順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