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圖產品AI滲透率約90%背後:創始人吳欣鴻的兩個關鍵抉擇
2025年上半年,美圖公司業績延續了強勁增長態勢。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美圖公司總收入達到18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影像與設計產品收入爲13.5億元,同比大增45.2%,推動整體毛利提升27.3%。經調整歸母淨利潤更是在高基數下實現了71.3%的同比增長,達到4.67億元。
多年來,聚焦影像賽道,美圖已經從互聯網應用公司轉變爲AI應用公司,這種從技術到產品的自然演進是其持續創新的核心邏輯。在AI浪潮中,很多公司喊概念,但至少目前爲止,像美圖這樣真正讓AI成爲產品底座並能夠形成用戶付費閉環的案例依舊是少數。
“目前美圖產品的AI滲透率已達約90%。”美圖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吳欣鴻將這樣的成績,歸結於公司在幾年前做出的兩個關鍵抉擇:聚焦影像與設計的主業,以及堅定擁抱付費訂閱模式。
AI已成爲影像領域基礎設施,帶來全新交互體驗
吳欣鴻坦言,過去美圖在多元化投入中分散了資源,如今通過主動調整美業解決方案中的供應鏈業務,迴歸影像與設計產品的核心賽道,加上訂閱模式帶來的持續變現能力,使得公司財務表現和產品力形成了良性循環。
AI被視爲美圖當前增長最直接的動力。
吳欣鴻透露,目前美圖產品的AI滲透率已達約90%,從美顏相機“AI換裝”到美圖秀秀“AI閃光燈”等功能,在全球範圍引發熱潮,帶動美圖的付費訂閱滲透率提升至5.5%。吳欣鴻將AI交互的變革比擬爲從按鈕到觸屏的轉折,認爲影像領域的交互升級已到來,“我們認爲AI不單是提升產品力和變現能力,更重要的是帶來全新的交互體驗。”
基於對AI的全新理解,今年7月,美圖推出了RoboNeo,一款定位於影像領域的智能體產品。RoboNeo能根據用戶的文字指令生成LoGo、海報、視頻乃至室內設計草圖,並具備“媲美設計師”的審美能力。上線後,RoboNeo迅速積累百萬級MAU,登頂中國、越南、西班牙多地應用市場分類榜。
談及AI產品的成長邏輯,吳欣鴻多次提到“垂直場景”的深耕。他以“開拍”爲例,這款主打口播視頻製作的工具,在半年內迅速跑通市場,背後正是聚焦一個高頻但複雜的垂直場景,通過自動化的工作流大幅降低門檻。
吳欣鴻認爲,美圖的方法論是先找到一個未被充分服務的場景,快速推出小而精準的產品,接受市場驗證,再逐步做深。“目標寧可小一點,但要匹配自身能力。只有這樣,纔可能在小場景中快速起勢,持續迭代。”
在場景選擇上,近年來美圖尤爲看重電商行業的細分場景。
對此,吳欣鴻分析,電商數字化程度高,帶來大量AI自動化解決方案的機會,從美圖設計室的電商物料設計,到開拍的口播視頻製作,均屬於電商行業的垂直場景。“很多人覺得電商行業卷,但正因爲如此,賣家更有動力使用AI工具降本增效。我們不是賣家,而是服務賣家,所以行業越卷,對我們反而是機會。”
他同時表示,電商只是商業的一部分,美圖未來會將探索範圍拓展至更廣義的商業場景。
對於外界如何定位美圖,吳欣鴻給出的答案是“聚焦影像與設計的AI應用公司”。從最早的移動互聯網影像公司,到如今約90%產品已由AI驅動,美圖的轉型路徑已然清晰。
吳欣鴻將美圖的AI應用分爲“原生”和“非原生”兩條路線:前者如RoboNeo,誕生即基於AI架構;後者如美圖秀秀,在傳統產品中不斷提升AI比重。兩者互爲補充,一方面讓AI在新形態中突破邊界,另一方面利用既有產品打磨生成效果。在他看來,AI已經成爲影像與設計的基礎設施,“也許未來它將取代所有舊技術。”
打造世界一流產品不只做好本土化,還要突破認知侷限
在“全球化”戰略的持續推動下,美圖正加速將AI應用落地全球市場。截至6月30日,美圖全球月活躍用戶數(MAU)達到2.8億,同比增長8.5%。其中,中國內地以外市場的月活躍用戶數爲9800萬,同比增長15.3%。
在吳欣鴻看來,這一增長的背後,既有AI技術迭代的驅動,也與美圖採取的本地化戰略密不可分。以Wink、Vmake等產品爲例,美圖針對不同地區用戶偏好進行功能優化,並積極與當地KOL合作提升品牌影響力,從而有效促進付費轉化。
談及美圖在海外市場的打法,吳欣鴻分享道,亞洲和歐美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必須採取不同打法。“一開始不是單純做好本土化,而是要選擇目標市場,定位垂直場景,通過做市場競爭地圖、用戶調研,提煉全球用戶的共性,找到最大公約數,並與公司能力匹配去執行。”
具體而言,吳欣鴻認爲,東南亞市場用戶需求與中國相對接近,偏向生活娛樂和社交媒體類產品,相對容易切入;而歐美市場則更偏重生產力類應用,這也與各國商業發展階段相關,“當商業進入成熟階段後,用戶會衍生出更多細分需求,因此我們在產品迭代上,會優先針對不同市場做不同功能。例如,歐美市場優先生產力相關迭代,東南亞則偏社交媒體娛樂。”
美圖的全球化佈局與其他中國公司相比,也有其獨特之處。吳欣鴻表示,美圖所在的影像與設計賽道高度依賴美學,而這正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公司擁有超過百名設計師,每天研究設計趨勢、開發新的效果,這是很多公司不具備的差異化能力。
在吳欣鴻看來,未來規模化的工程能力將成爲核心競爭力之一,“很多時候,Agent的競爭實際上是工程能力的競爭。擁有相同模型能力的公司,誰能在美學洞察或特定能力上更深刻,誰就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不過,他也坦言,美圖在全球化過程中仍面臨挑戰。“打造世界一流產品,最需要突破的是對世界的認知有限。儘管公司全球化業務已經開展十幾年,但對許多國家的文化需求仍缺乏深刻理解,尤其是歐美市場,這也將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文/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