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體(Agent)時代到來,AI正在滲透多個保險關鍵戰場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上海報道

近日,隨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開幕,生成式AI再次引爆話題。近年來,All in (生成式)AI已經成爲諸多行業重要發展戰略,隨着年初deepseek的橫空出世,進一步推動生成式AI滲透各行各業,保險行業同樣將AI提上了戰略高度。

7月28日,中國太保副總裁俞斌表示,中國太保已着手製定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規劃,未來五年,中國太保將繼續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力度,致力搭建企業級的人工智能能力體系,面向核心業務推動流程重塑,在客戶經營、業務運營、投資管理、康養服務等多個重點領域將AI應用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實現“AI驅動高質量發展,成爲保險行業AI應用領先者”的戰略目標。

華爲金融首席解決方案專家張毓芬表示,我們觀察到AI的應用正在從傳統的價值提效轉變爲生產價值,走向新的價值創造。在許多場景下,AI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工具,而是被重塑成新的業務流程。

超級智能體(AI super agent)正在誕生

值得注意的是,AI智能體(AI agent)在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中被多次提及。業內人士認爲,人工智能領域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AI智能體(AI Agent)正以其度思考、自主規劃與決策執行能力,引領着技術發展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前副院長鄔賀銓日前表示,人工智能正逐步從生成式大模型邁向AI Agent與Agentic AI的新階段,標誌着互聯網正式步入了智能體時代。

事實上,隨着大模型調用能力逐步提升,從最初的知識問答類應用到文檔編寫內容生成,當前行業突破重點已經移向了數據分析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據瞭解,目前業內正在試點的智能體不在少數,許多投資企業也在試圖打造自己內部的超級辦公智能體等。

張毓芬指出,要真正將AI規模化應用到企業生產中,只有滿足用戶需求,才能形成新的價值閉環。我們預測在未來幾年隨着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無論是服務模式、交互模式、還是產品模式都將發生深刻變化。數據分析模式甚至整個企業科技的開發模式都可能發生重大變化。未來一定會出現企業內部可以自主分析、自主決策、自主演進的超級智能體。

多位業內人士強調,智能體的生命力在於業務閉環中的持續進化。區別於傳統AI系統,智能體展現出三大核心特性:在獨立運作層面具有無需人工干預的決策自主性;在時間維度上支持長期運行與迭代優化;在環境交互中可通過數據驅動持續演進行爲策略。

在保險相關領域,也已經有不少AI Agent的發佈,例如,鎂信健康副總裁、戰略創新部負責人瞿育綺針對鎂信健康的 AI Agent矩陣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接受訪談表示,平臺型公司在醫療與保險行業全鏈條的數據積累與進階應用、場景洞察與技術整合能力,是 AI Agent具備專業性、協同性與合規性的核心支撐,並最終形成不可替代的場景解決能力。

據瞿育綺介紹,鎂信健康的 AI Agent矩陣已形成“前端交互 - 中臺決策 - 後端履約”的全鏈路佈局:前端有Xiaofu智能助手響應患者諮詢,中臺有 ClaimMaster智能體處理理賠審覈,後端有資源調度智能體銜接藥品供應鏈與健康管理。

AI技術正在深度滲透多個關鍵戰場

在保險領域,AI技術正在深度滲透多個關鍵戰場。

風控領域,AI正在驅動行業理賠質效的躍遷。從覈保到理賠,AI技術的應用普遍運用於攔截騙保、縮短理賠時間等。

7月28日,保險AI科技公司暖哇科技公佈其新一代智能風控產品“天鑑”。據瞭解,暖哇科技在風控領域已構建起覆蓋覈保、理賠與調查三大核心場景的端到端全流程智能風控解決方案,助力保險公司實現風控提效與價值轉化的雙重突破。

此外,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一項名爲“理賠案件的處理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的專利。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屬於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理賠案件的處理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

前端銷售領域,作爲AI最早入駐的領域,曾一度引發是否會取代保險代理人的猜測。不過,目前來看,AI作爲代理人的輔助工具,在客戶畫像分析、智能名單推薦、經營策略生成等方面極大地提升了代理人的工作效率。

太保壽險信息技術總監吳敏辰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透露,太保壽險上線僅兩個月的智能客情助理已經幫助代理人觸達率提升了1.9倍。

此外,水滴公司於近日發佈的保險服務領域AI Agent(智能體)研發進展顯示,該智能體目前已具備語音、文本等多模態交互能力。可獨立承擔意外險、醫療險等險種的諮詢與溝通工作,單次語音對話時長最高達50分鐘,平均響應時效僅爲2秒左右,服務效率超越初級服務人員水平。

在產險領域,AI的應用則更爲廣泛。車險、農險等細分領域都有AI 的身影。

太保產險首席信息官王磊介紹,太保產險慧眼·智遠平臺,通過AI+遙感作物識別模型;自動化防災減損任務;精準定損模型三大創新,爲全國16個省374個區縣、累計爲4,000萬畝的主要農作物提供全流程的產銷對接服務以及風險監測。在重大災害時期,迅速精準地掌握農作物分佈,爲防災減災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