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黨主席 盧秀燕關鍵抉擇

(圖/本報系資料照)

《遠見》於4月30日公佈「2025政治人物好感度調查」,顯示國內10大主要政治人物,包括政府官員、政黨領袖、地方首長裡,盧秀燕以6.17分拔得頭籌,蔣萬安和陳其邁5.7分並列第2,賴清德則以5.34分居後。

從這份民調來看,即使目前大罷免如火如荼進行,但反對大罷免的仍是多數,並且不只是藍白支持者,連中間選民也是不贊成者2倍於贊成。而大罷免的始作俑者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自然不受非綠選民待見,在好感分數上只拿到3.56分,排名墊底。

第一名盧秀燕的高聲望,對照的是最後一名柯建銘的低民心,更是臺灣民衆盼望大民生、大經濟多於大罷免、大惡斗的象徵。即使當前政治肅殺至此,但中道理性,而非仇恨對立,仍是獲取臺灣人民支持的主旋律。

從2028總統大選的政治結構來看,被視爲是國民黨潛在候選人的盧秀燕,目前在民間聲望確實高出現任總統賴清德不少。從另一份近期發佈的美麗島民調來看,因爲經濟處理不佳、政治惡鬥與司法追殺等因素,賴目前聲望還在下跌,已出現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中間、年輕選民轉爲反感的死亡交叉。但即使如此,盧要想在2028勝過賴清德,則仍面臨諸多挑戰。

就今年來看,除了反制大惡罷外,最重要的政治分水嶺,就是預計將於下半年舉行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就國民黨定於一尊的態勢來說,只要盧秀燕參選,選上黨主席易如反掌。因此對盧來說,要考量的首要問題就是,爲何不選?

對盧秀燕來說,選黨主席可以控制黨機器,主導黨政運作,還有定奪戰略攻防,將勝負都操之在己,我命由我不由天。但與此同時,卻也必須承擔大量攻防的任務,以及攻防落敗的風險。簡單來說,高報酬,但也高風險。

一旦接任黨主席,就必須對一切國政議題有所表態,包括這幾年選舉至關重要的國際、兩岸因素。從地方首長變成政黨領袖,還能獲得高聲望嗎?從《遠見》這份民調裡各政黨領袖的分數普遍不高來說,這確實會是棘手的挑戰。

但是不選,其實也同樣會被要求承擔許多風險。選與不選更要考量的是民心。在當前政治高度對立、社會高度衝突,在野民心思變的情況下,當基層對政局撥亂反正有高度期待時,倘若猶豫、退卻、示弱,民意如流水,都可能瞬間翻轉。

民意動盪、政局詭譎,盧秀燕所面對的不僅是黨主席之爭,更是一場關於臺灣未來的重大抉擇。在野力量需要一位能整合戰略、穩定軍心、開拓未來的領袖;臺灣更渴望一位能走出惡鬥、迴歸民生、帶領國家穿越風暴的舵手。(作者爲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