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晶片五五分製造?網憂「閉門磋商成政治壓迫」狠酸執政黨軟弱

臺積電。(路透)

美國商務部長受訪稱,美臺將很快達成重大協議,拋出晶片製造「五五分」構想,意即美臺各自承擔美國所需晶片的一半產能;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談判團赴美展開第5輪實體磋商。PTT討論焦點鎖定兩點:其一,分工是否等同「轉移臺灣產能」;其二,在美國政府「關門」爭議與關稅槓桿下,此案是真磋商還是政治壓力。

背景面上,美方指美國本土晶片產量過低,目標任期內拉高至40%,並估投資規模逾5,000億美元;同時研議以進口設備內含晶片數量課稅,或對未在美設廠者課高關稅。鄭麗君此行並談232條款調整、在美設「類科學園區」、產能分工與供應鏈投資承諾等。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美方方案等於「搶走」至少5,000億美元投資且由臺積電埋單,將迫使臺灣把需求移出本土;並指臺積電美國廠計劃在2027年前推出2奈米與1.6奈米,使美方與臺灣製程差距僅約一年,質疑此舉將「窮臺」,對2330走勢「禍福難料」。

多數留言傾向質疑或反對:有人以「關門怎磋商」冷嘲,質疑政府對外「軟弱」;有人稱「五五分」讓矽盾弱化,等同被迫遷產;亦有人批評談判人選與節奏,認爲「數月來往返仍無定論」,且媒體反覆「洗舊聞」。另有網友進一步憂慮關稅、投資承諾將壓縮臺廠利潤與臺灣就業。

不同意見與補充觀點則指出:海外投資可換取豁免與市場接單,「投資有收益不等於被搶」;只要掌握關鍵技術與供應能力,話語權仍在臺廠;亦有人主張觀察美廠量產進度、在地人才佔比與實際補助條件,再評估對2330本益比影響。另有網友以「今天走勢不怕」自我解讀利空出盡;也有人提醒留意「談判輪次長、政策多變」,投資決策宜回到產能、製程、訂單能見度與匯率風險的基本面檢驗。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