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擔憂本土電商產品因關稅漲價,美國消費者涌向中國電商平臺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擔心美國本土電商平臺上的商品因關稅漲價,美國人開始在中國電商應用上搜索瑜伽褲、手提包等商品。

據彭博社16日報道,近期,中國供應商和製造商紛紛利用TikTok分享視頻,向外國人展示“優質貨源”。報道稱,這些“網紅”視頻大多拍攝於中國工廠,據稱爲一些美國頂級品牌提供產品。許多視頻附上了網站鏈接和聯繫方式,鼓勵美國消費者直接訂購商品。數據分析公司Sensor Tower最新數據顯示,這些推銷視頻促使美國人下載中國電商平臺應用,淘寶、希音、敦煌網等躋身美國應用商店下載量最多的程序之列。

這一現象受到廣泛關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說,從傢俱、家電到洗衣凝珠、家居裝飾,越來越多中國賣家在TikTok和小紅書等平臺上用英文展示產品,“這些帖子的瀏覽量經常超過20萬,有的甚至超過50萬”。報道稱,這些視頻的傳播使得美國消費者能夠跨越國界比較價格,讓工廠和貨架之間隱藏的利潤層變得清晰可見。有美國用戶調侃說:“誰說只有中國人來美國購物?現在輪到我們了,我要空着行李箱去中國。”

美國消費者近期“反向代購”的趨勢受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施加高關稅影響。彭博社稱,目前這一關稅稅率已達145%,此外,5月2日起,從中國寄往美國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將被取消。ABC援引專家的分析認爲,供應商繞過中間商,直接宣傳產品的模式有助於處理庫存,但要轉化爲持續的銷售,還取決於物流情況、支付方式和消費者信任問題。

ABC援引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數字營銷領域教授程明明的觀點稱,直銷趨勢的影響是象徵性的。“他們(製造商)希望人們(美國消費者)意識到,關稅戰對他們來說不是最好的策略,而且可能產生負面影響。”與此同時,美國零售商也在TikTok上發佈視頻,指控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損害他們的生意。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傑森·弗曼16日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採訪時表示:“美國消費者需要中國,中國需要美國消費者。”“當貿易和平時,雙方都受益;當貿易戰發生時,正如現在,雙方都受損。”他同時指出,由於中國能採取更多措施保護自身,其在這場貿易戰中的損失將比美國少。(文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