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等關稅疊加 嘉義塑膠機械業「快撐不下去」憂掀關廠潮

美國對臺對等關稅疊加計算,嘉義塑膠機械業憂掀關廠潮,圖爲塑膠機械。記者魯永明/翻攝

美國7日起對臺灣實施20%對等關稅,採疊加計算既有稅率,對出口爲主傳統制造業造成沉重打擊。嘉義黃姓塑膠機械業者指出,原本美國對臺灣此類產品課徵3.1%關稅,如今一夕增加20%,總稅率高達23.1%,幾乎吞噬了業界僅剩微薄利潤。

黃姓業者表示,塑膠機械產品的毛利率頂多只有25%到30%,新關稅上路後,利潤幾乎被全面壓縮。「這是惡稅,比日本、韓國對等關稅還重,我們業界真的快撐不下去。」他說,經濟部日前邀請業者與美國律師線上會議溝通,7日課稅前裝船貨物不溯及既往,但只要出口日期落在7日之後,仍須承擔新關稅。

依規定,對等關稅應由美國進口商支付,但現實是進口商紛紛要求臺灣出口商分擔稅負,甚至壓低進貨價格,加上美元與新臺幣匯差波動,業者實際所得再被侵蝕。黃姓業者直言,「我們既難以降低成本,也難以轉向其他國際市場,只能硬撐。」

在多重壓力下,黃姓業者憂心,中小企業恐掀起「關廠潮」。他指出,許多傳統產業已交第二代接手,但市場環境急遽惡化,年輕一代經營意願降低。即便政府推出紓困措施,大多以減免稅負或貸款優惠爲主,「可是銀行很現實,景氣差時就是雨天收傘。」

業界評估,在高關稅、匯率不利及市場萎縮夾擊下,短期內無法找到替代市場企業,勢必面臨停產或暫時關閉工廠選擇,恐對傳統制造業就業造成連鎖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