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疊加恐讓這些產業稅率飆至25% 江啓臣憂:對日韓失競爭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經濟部證實,臺灣暫時性對等關稅爲20%,須再加上該貨品既有稅率,引發各界譁然。對此,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以加工機爲例,它既有關稅是3.38%跟4.2%,未來若加上對等關稅20%,總稅率就變成24.4%,而臺灣的競爭對手日韓,因爲和美國有FTA貨貿易協定,本來就是零關稅,即使被課對等關稅,最後就是15%。因此,這些數字的背後代表的是生存,呼籲政府快提出短、長期計劃,不能等這些產業受不了纔要紓困,到時已來不及。
▲江啓臣。(圖/記者屠惠剛攝)
江啓臣在臉書上PO出一段影片,影片中他化身關稅小老師,拿著白板筆說明未來產業所面臨到的困難,他說明,綜合加工機既有關稅是3.38%跟4.2%,車牀的既有關稅是4.2%跟4.4%,機械零組件8%,這些項目本來就有課這些關稅,因此,既有關稅,加上對等關稅,4.4%+20%=24.4%。
江啓臣說明,日韓的話,因有跟美國簽訂FTA貿易協定,所以本來是零關稅,即使被課對等關稅,最後就是15%。因此,臺灣跟日韓競爭,已經完全大於5%,數字的背後代表的是生存,不能等這些產業受不了、趴下去纔要紓困,到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現在快速啓動短期紓困週轉,長期也要思考如何轉型,提升臺灣競爭力、創新、多元的市場。
江啓臣也說,上週他已經發函行政院正式提出六項建議,從談判、金融、租稅、拓銷、升級到人力培育,全方位協助產業應變刻不容緩,不要等到產業撐不下去才說要補救,真的會太遲。對等關稅不只是數字的問題,它是整體制造業競爭力的轉折點,更是中小企業能否撐下去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