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逆差仍列高關稅 機械業叫苦非戰之罪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臺灣有能力成爲美國再工業化的好夥伴。(潘虹恩攝)

爲了解產業需求,賴清德總統11日赴臺中與機械業者座談,與會的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提到,臺灣機械產業對美國是逆差,但關稅竟比競爭對手日、韓、歐盟等國還高,可說是「非戰之罪」。

莊大立表示,臺中的機械產業歷史悠久、供應鏈完整,有能力成爲美國再工業化的好夥伴,盼協助臺灣政府與美國談判。

莊大立指出,美國對各國祭出對等關稅的關鍵在逆差,然臺灣機械產業因進口非常多半導體設備,對美方來說是順差,關稅也與美國差不多。「機械產業不怕競爭」,但美國對等關稅一公佈,竟比競爭對手如韓國24%、日本25%、歐盟20%等還高,可說是承受非戰之罪。機械產業經過多年不景氣,加上不公平競爭,經營辛苦,擔心對等關稅成爲壓垮產業最後一根稻草。

莊大立說,對等關稅影響各國銷到美國產品,間接減少各國對臺灣機器的採購,也有廠商產品雖未直接銷美國,卻會供貨給銷美廠商,影響全面。他指出,臺灣機械產業發展悠久,且有完整供應鏈,美國總統川普說了很多次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但可能面臨成本考量等困境,臺灣機械產業可以協助臺灣政府與美國談判。

工具機公會則提出5大建言,希望政府協助業者拉近與主要競爭國的關稅差距,金融機構避免因關稅議題緊縮授信或抽銀根,穩定企業現金流、各部會組成專責應變小組,協助業者物流調度、融資週轉、關務障礙等,並於高關稅暫緩期間協調國內航商加開赴美航班,降低出口遞延風險。

此外,擴大內需市場、協助人才轉型以及建立出口預警和風險監測系統,工具機公會建議政府攜手產業公會與智庫,建置產業導向的出口預警平臺,整合全球經貿情報,通關政策變化與物流成本動態,協助業者超前部署及早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