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唯仁扛 20 箱機密到英特爾?真相恐是「川普逼臺積電割肉」
記者劉邠如/臺北報導
臺積電前資深副總羅唯仁退休後轉任英特爾,引發外界對先進製程機密外泄的疑慮。對此,臺北市議員、前臺積電工程師曾獻瑩被問到,外界也有揣測,是否有可能是在川普壓力下,臺積電逼不得已「交出人才」?曾獻瑩迴應,他認爲「有相當的可能性」。
曾獻瑩表示,臺積電的關鍵競爭力在於量產技術及良率管理,包含機臺參數(recipe)、調校方法、跨客戶的良率提升經驗與問題處理方式,這些都屬於無法用專利保護的營業秘密。他指出,羅唯仁從 2004 年起加入臺積電,經歷 0.13 奈米到 2 奈米的完整突破期,對於臺積電每一階段如何跨過技術門檻「瞭若指掌」。
外界關注羅唯仁是否能在臺積電嚴密管控下,帶走 20 箱資料。對此,曾獻瑩認爲,手寫筆記本屬個人物品,高層級主管確實可能較不受限制,然而真正危險的不是任何文件,而是其「大腦裡的東西」,像是他已知對臺積電良率突破方向、工程管理模式、以及與 NVIDIA 等大客戶合作的 know-how,「除了這些筆記本之外,我比較擔心的是,在他腦袋裡的東西,因爲在那些東西你是沒辦法去限制他的。」
▲臺積電前副總、工研院第14屆院士羅唯仁。(圖/取自工研院)
曾獻瑩指出,先進製程競爭關鍵,並非僅只是在複製技術,而是讓對手「縮短摸索期」。若競爭對手提前知道突破方向,就可能快速跨過門檻。他直言,對 AI 市場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掌握 know-how 就能直接加速英特爾追趕速度。
談到是否爲國安議題?曾獻瑩明確表示,此案屬國安層級。他舉過往臺積電處長梁孟鬆轉赴三星任職,就曾採取法律行動提告。而羅唯仁層級更高、掌握更全面的營業秘密。但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處理恐怕不只是法律問題,還牽涉及美國政經因素。曾獻瑩指出,輝達已投資英特爾 50 億美元,美國政府也入股支持,更由川普公開推動美國半導體迴流。他提醒,若臺積電採取強硬手段處理羅唯仁案,有可能被解讀成「打臉川普」,激怒對方,「這個也是臺積電不得不思考的因素,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對臺積電來講,應該是相當棘手的一件事!」
至於外界也有聲音質疑,臺積電是否在美方壓力或川普下,逼不得已「交出人才」?曾獻瑩迴應,「我覺得有這個可能性,相當有這個可能性,雖然我們現在不曉得這個背後是,怎麼樣的情況,但是我覺得有這個可能性」。理由包括:羅唯仁層級過高、不可能沒有美方知情;他曾任職英特爾多年,熟悉雙邊技術;英特爾目前資金充足,真正缺乏的是技術與經驗。
他指出,外界認爲川普想施壓臺積電投資英特爾,但始終未果「爲什麼呢?因爲它看了很多的複雜的因素,它沒有進去,因爲你資金一旦進去就代表你的,可能很多的經驗技術都要陸續分享,所以臺積電一直沒有投資英特爾。」但如今美方強勢要求半導體迴流,美國政府、軟銀、輝達都投入資金,但技術仍無法取得,「這時候,一位懂臺積電完整經驗的技術高管,就成爲最冠冕堂皇、最直接的技術輸入方式。」
▲北市議員曾獻瑩是臺積電前工程師 。(圖/引自曾獻瑩臉書)